第546页

最后就是在二十一省各个省会建立一个大盐仓,从几个大的转运盐仓把盐运进来后,由他们负责向盐商们批发分销盐。

这个改革最重要的一步也就在这里,全国的盐处按省划界销售,但不再有窝单,不再有垄断权。所有的商民都有资格从各省省会的盐仓中买盐,然后在本省销售。

所有的盐,按百斤一担,五十担一票。要买盐,不需要窝单盐引,直接在盐仓先开票,开票后付款然后取盐,盐款里已经包含盐价和盐税。这样一来,盐出仓前,就已经征收了盐税。

盐出仓之后,在本省销售,并不再征盐税。

连盐价和税率刘钧都已经定好了,不论盐产自哪里,也不论是哪省销售,所有的盐,全国统一出仓价和统一的税。

每百斤一旦,一斤按十六两算。

一担盐一元盐价,三元盐税,盐商开票购盐,出仓价每担四元,包含盐价和盐税在内,出仓后不再额外征税。

这个盐价和盐税,都远低于现在的盐价和盐税。如今朝廷的盐税是每引三百斤六两六钱四分,折算下来,相当于一担四块半银元了。可惜,朝廷的盐税虽高,但根本收不到税,全流失掉了。

而按朝廷此时的记录,朝廷每年的官盐产量大约在两百万引左右。一引三百斤,相当于六百万担盐,如果一担四块银元,那么一年就是两千四百万的盐款,其中盐税达到一千八百万块。

而且刘钧预计,当朝廷控制了盐的生产以及运输和分销后,虽然成本可能也会不少,但对盐的销售控制更严,甚至私盐将大大减少,盐的销量将会提升不少。

一年仅盐税突破两千万块,并不是问题。

这个盐政,关键之处就是把产盐、运销、卖盐各环节分开,由不同的人负责。刘钧准备,新建一个完整的盐业系统,甚至还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盐务稽查部门,建立一个盐警队伍,稽查盐政,打击私盐。

而且其中盐出售时就先征税,也能保证盐税不会流失。

“郡王的计划是不错的,但是,说实话,如今官吏们贪污成风,就怕难有执行效率啊。再好的经,交给一群歪嘴和尚,也难念好啊。”傅山说道。

“这个我自然想到过,因此我打算来个更狠的。”刘钧笑道,“我准备给朝廷包税。每年两千万盐税上交朝廷,然后朝廷就把盐这一块完全交给我来负责,从产到销各个环节,都算是私人产业了。就和我们的军工系统一样,完全按着那一套来,所有人我们自己招募,用自己的规矩,谁敢乱来?”

包税制算是明朝税制的一大特色了,弄的跟后世的承包国有企业一样。

“两千万?那朝廷诸公还不笑歪了嘴?如果是包税,还是由我们全部自己负责产、运、销的话,一年有个一千万他们都会马上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