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总尚书陈新甲也站出来反对,吴甡等官员也齐声反对,连最近一直支持刘钧的刘宗周也高声反对。
文官们从心里反对武将掌控太多武力,刘钧成了直隶总督成了顾命大臣,已经心中不安了。若是皇帝真把京军全撤了,改成调楚军入京,那以后岂不整个京师,甚至整个朝廷都要被刘钧掌控?
这样的事情,不论是哪个文臣都是坚持反对的。
看着群议汹汹,刘钧适时的站出来了。他知道自己必须表个态,不然周延儒等人肯定会以此事做文章了。
“陛下,臣也反对调辽东兵马入京。如今虽与清虏和议,但清虏实力依然强大,不可轻慢。辽东兵马不可轻离,须镇守辽东。京营虽有人煽动作乱,但也只是小部份心怀不轨之人,并不是所有京军都如此。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
刘钧很认真的禀报道,事情得等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才行,瓜不熟,强扭的瓜不会甜。
对于京军的处置,刘钧还是坚持前议。
全面整顿京军,原来的三大营整编成禁卫、警备、卫戍三军九师,皇城宫城则由新建三支侍卫亲军,分别担任皇城守卫、宫城守城和护驾侍卫职责。
京营三军中的禁卫军也不再隶属直隶总督,改直属兵部。
以在京的北洋三万兵马编入新的京军中,原来的京军只精选十万留用。
不过朱慈烺经过昨天的事情,对京营是毫无好感,连刘钧的坚持也不肯听。谈了半天,最后朱慈烺也仅同意留用八万旧京军。
除了三万北洋兵编入新京军外,还须从登州调两万人入京补充新京军。
这一次,百官勉强通过这项旨意。
周延儒没敢多争,他在此次闹饷事件中心时有鬼,生怕反对的厉害了,万一把他的事情扯出来。
皇帝亲自挑选了统领禁卫军的九门提督,他任命北洋军的总兵官刘允升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师内九门和外七门的城防把守。
有官员反对,认为刘钧是直隶总督,刘侨是锦衣卫指挥使,现在又任命刘钧的堂兄,刘侨之子任九门提督,这样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