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刘钧的关系,垄断了这个新兴的行业,如今四海银行分行遍布天下,吸揽了无数存款,刘钧用这些存款发放商业贷款,既支持了东南的海商们,又大赚特赚,同时让这些海商和他们的供应商都把结算业务交给四海银行。
另一方面,刘钧利用从崇祯那里取得的铸币特权,大肆的把吸揽到的储户存储白银,全都熔铸成银元银辅币,大把的铸造铜元,并且还发行大量的银元券铜元券,并推行银票等。
现在可以说,大明大部份的金银都已经流入四海银行,并铸成了银铜币。四海银行利用这些银子做为准备金,发行了数量庞大的纸币和银票。
当银行达到四海银行这样的规模,以及这样的垄断地位,四海银行赚钱的速度已经是极为惊人的。最厉害的还不仅是赚钱,而是影响控制力。
原来大家都把钱藏在地窖里储存,或者拿去买地,既减少了白银的流通,也加大了土地兼并。
而现在,有存钱利息和保管方便安全等好处,大量的金银最终都流入银行,而银行有了这些准备金,发行可以随时兑换的银元券,使得货币流通量大大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商业发展。
特别是银行把吸引的存款用来商业贷款,既扶持商业发展,同时也让银行获利丰厚。
在过去,一两银子就只相当于一两银子。而现在,一两银子收入银行,能铸出价值更高的银币,然后以此为准备金,能超发银元券。
一两银子存进银行,通过铸币环节,银行达到百分之十的利润,铸币后就成了两元二角银元,然后再以这两元二角银元做为本金,发行银元券,准备金为百分之二十五。
因此二元二角银元做本金,银行可印刷发行八元八角银元券。
然后四海银行再把这钱放贷出去,存款准备金同样是百分之二十五,这一两银子的存款,最后就可以放出八元八角的贷款。
而这贷款放出的是银元券,市场上也是流通的银元券为主,虽然银元与银元券可以随时兑换,但只要银行维持住信用,可以随时兑换,那么市面上流通更多的就是银元券。
事实上也证明,四海银行到了如今,其发行的银元铜元已经基本上取代了过去的银锭、铜钱。而且到了现在,绝大多数的人都习惯使用银元券铜元券,或者大额银票,而不是再使用携带不便的银元铜元。
吸入一两银子,放出八元八角银元贷款,再加上中间银子铸银币,银币做准备金发行银元券,最终其实等于一两子,变成了三十多块的银元券。
后世的人都了解一个事实,货币是老虎,越养越大。
只要维持住银行信用,刘钧的银行就能用这样的杠杆,翘起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