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甚至为了能使议和成功,都已经另给刘钧一道密旨,列出了议和底盘。
用辽东换辽西。
对于这样的议和底线,刘钧只想用两个字评价,愚蠢。
现在辽东的作用可比辽西强多了,有辽东在手,清军根本不敢再全力西进,不然就可能再次重演今天这样被楚军兵临盛京的结果。
而如果大明用辽东换回辽西,清朝没有了辽东的后顾之忧,明军就能守住?既然清军这次能破松锦,那下次当然也能。而且就算清军不打松锦,可他们也完全可以绕道蒙古,自宣府甚至是蓟北破口入关,绕过辽西防线啊。
议和可以,但辽东不能放弃,刘钧的底线是最多把辽、海、盖、复诸州拿来换辽西,镇江和旅顺,是绝不可能放弃的。
这是底限,没的更改。若清虏不肯,刘钧倒也不介意以打促和,让鞑子再认真的考虑一二。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可胜者,守也
蒲河城南门前的那片百来步的开阔地,到处都是倒下的鞑子。
有的早已死亡,已经被冻成了冰陀,有的刚死不久,身上还冒着热气。最可怜的,是那些受伤倒下却还没有死的,他们躺在冰冷的地上,可怜的呼救。
一队阿哈打着白旗上来,他们小心翼翼,畏手畏脚,缩头缩脑的一步三回头,生怕城头上的铳炮响起。
“收尸队又上来了。”炮兵参谋约翰森·张·敬德嘴里叼着一根香烟,一边美美的吸着,一边望着城下的那队鞑子道。
“让他们收尸吧,我们可是大明帝国的王者之师。”尼古拉斯刘进忠用着那口黄州腔大明官话说道。
约翰森·张敬德自加入楚军之后,也照军中规矩参加了军中的学习班,学习汉语官话,顺带着也学习了汉人的历史。学习汉语时,照例要取一个汉名,因为他本名约翰森,因此选了与约翰有些音近的张,至于名字,他用了自己最喜欢的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名字做自己的名字,比刘进忠还要简单。
一如瑞典老爹给儿子取名字一般漫不经心,约翰森的父亲就叫约翰,当年他出生后,他父亲给他取名字也懒得想名字,直接在后面加了个son,直译其实就是约翰的儿子,好多瑞典人都这般取名字,比如约翰森是约翰的儿子、安德森就是安德的儿子。
就好比许多荷兰人都姓范,大多俄国人后面都拖着一个斯基,日本人总喜欢取名某某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