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页

在这数百门火炮中,主力大炮就是自湖北购来的加农炮,还有那些发射巨大石弹的臼炮。义州城中的清军也有炮,可他们的主力红夷炮不过十来门,其余的都只是些将军炮佛郎机炮,数量还远逊明军。

“借用楚国公的一句话,如今是铳炮称雄的时代了,鞑子的骑射已经落伍了。今天,我们就要用大炮和火铳,狠狠的教训这些该死的鞑子!”吴三桂望着义州城上的清军,充满自信地说道。

为了今天这一战,吴三桂把能调来的大炮全都搬了过来。自松山之战他偿到了铳炮的厉害后,吴三桂越发的信奉铳炮称雄这话。

祖大寿看着自己的外甥,心里很是复杂,他在锦州城中被围了大半年,结果一解围,自己的外甥都已经成了提督,连自己这个锦州镇总兵,也都在他的统领之下了。祖大寿实际上并不是吴三桂的亲舅舅,祖大寿的妹妹其实是吴襄的填房,是吴三桂的继母。不过,祖大寿倒还是吴三桂的亲姑父。

当年吴襄把自己的妹妹嫁给祖大寿做填房,然后祖大寿也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吴襄做填房,从此两家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因此说来,祖大寿既是吴三桂的舅父也是他的姑父。

祖大寿觉得自己当年的眼光不错,吴襄虽是商人家庭出身,可是当初深得李成梁的信任,祖大寿眼光每敏锐,立即与吴襄联姻,不但取了吴襄的妹妹,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吴襄,让这份联盟更加稳固。

多年以后,吴襄虽然总兵官被免了,可吴襄的儿子吴三桂却二十七岁就当了总兵,更在二十八岁时就当上了提督,这是祖家世代都可望而不可及的位置。

祖大寿得意自己眼光准的时候,也在感叹自己运气不好。当年袁崇焕主持辽东的时候,他全力支持袁,自己也得以成为袁麾下辽东四大将之一。可后来袁崇焕却突然被皇帝所杀,当时他也带着吴三桂和袁的背剑官一起随袁入京,闻讯之后吓的连忙带吴三桂逃出京师,率本部一路攻破山海关打出关外去,生怕皇帝把也给杀了。

好在皇帝可以没袁崇焕,却不能没有关宁军,最后皇帝没有追究他,这也让祖大寿深为感恩。可后来他奉命筑大凌河城,结果又被围了几个月,城中无粮,祖大寿靠吃马肉吃老鼠吃民夫吃老弱士兵,吃掉了近两万人,最后还是被迫投降了。

祖大寿降清后,找了个借口回锦州招降,结果才得以脱身,回到锦州之后他又开始坚决抗清。可世上再没比他更倒霉的人了,在锦州呆了几年,他又被清军围了。

好在这一次锦州城坚粮足,倒不用吃马吃人,本以为这次他要完蛋了,却不料外甥吴三桂如此厉害,接连大捷,很快就把围城的清军杀的退回了义州,如今更是带着自己一路杀到了义州城下,反包围了清军。

祖大寿其实更主张围义州城,但围而不攻,只用义州城中清军来钓救援的清军,围城打援。可惜外甥吴三桂对于炮火信心满满,认为义州城根本挡不住他的炮火。

第三百三十三章 偷师

吴三桂对于自己的进攻计划是信心满满的,他自松山之战后,处处模仿刘钧的楚军。他打听到楚军有一个参谋部,有许多参谋赞画军官,在每次战前,都要由这些参谋官们制定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详细到每一步的进退,甚至他们还会有一个备用计划,随时可以弥补替换。

吴三桂也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一个参谋部,提拔了一群年轻的军官为参谋。因为自己的许多军官都是辽西子弟,有文化的并不多,吴三桂便从宁锦等地搜罗了许多秀才、举人入自己的军营,给他们授予赞画官名,让他们协助参谋们制定计划,绘制地图等。

这次的义州攻城战,吴三桂的参谋部也拿出了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相当的完整和详细。整个计划的重点就是十二万大军中的两万,分驻在义州外围四面的十多个城堡之中,负责拦截预警增援清军,同时也负责城破之后清军逃跑的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