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页

如果他们来救,那么他们就要远离大昌城,失去城池的依仗。如果他们不来,那么刘钧就能先把扫地王这路兵马歼灭。

对于刘钧的计划,梅之焕和李长庚也表示赞同。去巫山设伏打援,比直接去大昌更好。

“我带中营先走一步,老师你们带其它各营随后赶来。”

刘钧打算立即就动身,虽然天已经黑了,可船家都对这航道很熟悉,速度慢点夜里也一样可以行船,只要速度稍快一些,甚至可以在天黑前就赶到巫山。

刚吃过晚饭的九头鸟战兵营的官兵们,突然又接到紧急命令,全营重新登船。

大家一头雾水,刚下船怎么又要登船。等上了船后,好多人还是不知道要去哪里。

由于战兵营先行,因此他们不需要再往船上装辎重,每个士兵背了十天的干粮袋在身上,弓手带了六十支箭,铳手带了二百发定装纸弹,足矣。

三千余人很快就登船完毕,三十多条江船顺流而下。

虽然扫地王十反王带着五千人马前来进攻巫山县城,但刘钧认为自己的一营战兵已经足够了,况且他们只是先走一步,其余各营稍后就能赶到。

三千对三万的仗,刘钧不想打,可三千多对五千,身后还带着一万多增援,他自然完全不惧几千贼匪。

第一百六十四章 螳螂捕蝉

大昌与巫山县城之间,有一条大宁河相连。

大宁河是川江的一条支流,河床虽然宽阔,但水面并没有完全覆盖整个河床,水面大多只有数丈宽,最窄的地方甚至只有七八尺宽。上游河里只能行驶一些较小的船只,有些地方甚至有浅滩,只能容竹排通过。

在河的两侧则都是陡峭的岩壁,在岩壁上只有极为险峻的栈道。

栈道太险,因此扫地王和十反王自大昌出发时,走的还是水路,他们临时打造了许多竹排,然后顺大宁河而下。对于比较缺少骡马,而且道路又难行的流匪们来说,放排顺江而下,不论是运输物资,还是进军,都要方便的多。

扫地王曹威和十反王杨友贤两部兵马五千多,但却只有极少数的塘马,而且他们的部下只有少数是老兵,绝大多数都是今年重新反叛后一路裹挟或者主动投奔的百姓,缺甲少械。虽如此,可扫地王和杨友贤二人却相当轻松,他们根本不认为此次进军会有什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