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休疾最后还是带着一头雾水离开了,不过虽然不懂谢颜的话,可那份安心的感觉已经传递给了他。
想到谢颜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创造的各种奇迹,齐休疾有理由相信,他会完美度过这次难关。
接下来的一天,谢颜真的做到了等。派人给剧院传信一切照旧,给出版社带话不用着急替他发声,向朋友们解释不必担心,又应付完各种不怀好意的试探后,谢颜取消了所有的出门计划,舒舒服服躺在沙发里看资料。
少年穿着一身便服,半个身子陷入柔软的沙发里,在落地窗边安静地阅读着,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温珩出门一趟回来后,就看到这幅安静闲逸的景象。
“在看什么?”
“一些看过民智后,想来汉口发展的学者的资料。”
民智发行虽然不久,但借着谢颜的各种造势,已经在华夏学者间有了一定的名声。民智这种将中外尖端研究成果收集刊登,创造学术平台的做法,在这个时代无疑是超前的。不少人在读过民智后,对汉口和民智的出版社产生了好奇,一些牵挂不多有志报国的,更是直接写信过来希望来此发展。
这么顺利地吸引人才,除了民智月刊的功劳,也要归功于湖广巡阅方庆明这些年积攒的美名。
信息发达,生活方便,同志者甚多,政府有所作为,汉口满足了很多华夏学者报国的理想地的条件。
这些学者一部分直接给巡阅府写了信,一部分则把资料寄给了明智的出版社,而寄到出版社的这部分,自然全部交到了谢颜手中。
谢颜将看过的资料整整齐齐放在手边,目前真正行动的学者人数还不算多,很多都是刚留洋归来的年轻学生,但谢颜相信,正在心动观望的人绝不会少,等明智报的作用渐渐凸显,汉口的研究环境更加浓厚,这里迟早会成为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华夏人才聚集地。
向颜林留下的那些资金与设备,也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