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页

乱明[校对版] 喻心 1165 字 2022-10-21

考虑到朝廷采购的好处,天下商人无不疯狂,纷纷向工部投标。归属工部的官办纺织工坊虽然带着气,也投了标。

包哲东周边,自然有一批人帮着谋划,他们从数百家工坊中选择了十家最大的工坊,进行最后的竞标。

最终,徽商李多义以八万七千圆的价格胜出。

八万七千圆!

这是一个让天下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以往,二十万套冬衣,十二万圆能搞定就算烧了高香,至于质量,谁也不敢保证。

以李多义的信誉,天下人普遍相信,质量绝对会好过官办工坊。

待到数月之后,冬衣交付,将士们交口称赞,质量远远胜过以往的冬衣,让杨嗣昌、包哲东长舒了一口气。

包哲东的任务还未完成一半,紧接着,包哲东上了一本,提议制定《招投标法》,各级官府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依据《招投标法》招投标,以节省经费;在工部设立招投标司,专门管理政府机构工程建设招投标事宜。

这是赤裸裸地向整个官僚阶层挑战,一旦实行包哲东的奏议,虽不至于根绝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至少,官僚们想从中谋取好处,将更困难,冒着更大的风险。

这次,反对的官僚似乎学乖了,不再拿着稀奇古怪的理由反对,几乎不约而同将矛头对准朱由检的陵寝,询问皇帝的陵寝是否也拿出来招投标?

还有的官僚提出,板甲是不是也拿出来招投标?

包哲东冷声回道:“修建皇上陵寝,经费来源于内帑,若皇上觉得有必要招投标,并无不可。”

至于板甲,包哲东非常肯定地回道:“朝廷采购板甲,必须经过招投标!不过全程需保密,若有泄密者,须交由有司处理!”

……

杨嗣昌还未表态,他还在琢磨朝廷在招投标中的利弊得失。

从永平钢铁工坊到修筑钢轨路,林纯鸿似乎不介意荆州的技术外泄至北方,甚至还有点乐见其成的意思。从这点看,朝廷的军队十有八九能从荆州采购到板甲、钢弩、火枪、火炮等物。这对增强朝廷军队的战斗力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