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页

乱明[校对版] 喻心 1335 字 2022-10-21

愤怒,士林彻底愤怒了,无不将矛头指向朱由检,要求朱由检立即退出干股。朱由检不予理会,一帮朝臣直接跪在宫门前,宁愿饿死也不后退。

朱由检大怒,直宫门前痛骂大臣,质问大臣,内帑无银,京营由谁来养?宫中开销由谁来负责?平日救急,去哪里弄银子?

大臣们考虑到内廷权力膨胀的危险,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并且得到了士林的声援。

朝廷再一次瘫痪,什么事情也办不了。

正当朱由检与朝臣闹得不可开交时,杨嗣昌忽然上了一份奏章,提出内廷可以在圣源商号继续持股,不过内帑开支详情,需通报户部。

这种和稀泥的态度,同时遭到朱由检和朝臣的反对,杨嗣昌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境地。朝廷的君臣对抗更加激烈,大有朱由检不退股,就干脆散伙走人的态势。

慢慢地,一部分大臣逐渐醒过水来,觉得外廷监视内廷的财务,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了监视之权,内廷干的事,势必都在大臣们的眼皮底下,能翻得起什么风浪来?

更何况,户部知道了内帑的总数后,编制合理、切合实际的财政预算成了可能,这是惠及天下的好事。

于是,越来越多的大臣倾向于接受杨嗣昌的方案。

只不过,大臣们都是精明人,知道要朱由检接受这套方案,必须采用更为激烈的对抗措施。

涉及到权力斗争,从来都是刺刀见红的。

内廷的太监们,这几日也过得非常憋屈,个个撸起了袖子,就等朱由检一声令下,将宫门外的大臣们拖来打屁股。

朱由检确实有廷杖的强烈愿望,不过被杨嗣昌适时阻止,杨嗣昌一针见血地指出:大明朝廷的竞争者,内有荆州,外有满清鞑子,若皇上一意孤行,势必被荆州和满清鞑子大肆宣扬,于大明朝廷有倾覆之祸。

朱由检在熬了数日之后,最终熬不住,示意户部派人至宫中查验库房,行使监督之权。

自此,杨嗣昌的财政改制,终于往前跨了一步,总算知道了帝国有多少钱可以花。

朱由检心里有气,索性将内廷组建毛纺工坊一应事务全部公开,吩咐内廷的大太监们不再偷偷摸摸,大肆扩充规模。朝臣们拿到账本,稍稍一观,算是开了眼界,难怪朱由检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拿出内帑救急,原来是因为遍布京师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