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页

乱明[校对版] 喻心 1269 字 2022-10-21

没办法,朱由检和杨嗣昌只好苦熬。

朱由检在苦熬,杨嗣昌只是表面上如此,内心却在等待林纯鸿开出条件。

杨嗣昌心里非常清楚,林纯鸿不上缴税收,致使朝廷财计艰难事小,更为危险的是,此举意味着林纯鸿离真正独立只有一步之遥。

在如此险恶的形势下,杨嗣昌有点倾向于接受林纯鸿提出的设立大明银行的奏议了。毕竟,设立大明银行,朝廷失去的仅仅只有发行货币之权,若是不同意设立大明银行,朝廷能否延续下去,还在两可之间。

两相比较之下,杨嗣昌自然愿意选择设立大明银行,这也是极为无奈的选择。

但是,这话无论如何也不能宣之于众,更不能向朱由检提起,谁能知道,性急、满脑子大明中兴理想的朱由检,在希望彻底破灭之后,会做出什么疯狂之举?

果不其然,杨嗣昌没有等太久,杨一仁再次奏请设立大明银行。

杨一仁在奏章大谈大明货币制度混乱,给朝廷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大明境内的货物流通,只口不提设立大明银行后,荆州方面的税收将如期抵达京师。

众大臣都是人精,虽然杨一仁不提,都无比清楚地知道,杨一仁的奏章全是废话,真正的落脚点还是在荆州的税收。

就在杨一仁上奏章的第二天,通政司又收到了安庐巡抚史可法及南京户部尚书的奏章,奏章的内容差不多:奏请设立大明银行。

也就是说,江南地方势力亦开始发力,支持设立大明银行。

杨一仁、史可法及南京户部尚书的奏章之后,紧接着,一些朝臣,也开始上奏章,支持设立大明银行。这些朝臣中,极少数是因为家里困难,希望设立大明银行后,让林纯鸿尽快将税收运到京师;绝大部分却是持与杨嗣昌同样的看法:设立大明银行,朝廷方可延续;不设立,林纯鸿将在独立的路上越走越远。

杨嗣昌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现在他还需要试探,到底朝廷满足什么条件,林纯鸿才会将税收运到京师。毕竟,设立大明银行少不了旷日持久的筹备,若林纯鸿坚持大明银行成立后才运送税收,恐怕朝廷还未等到银行成立,就先行一步散了伙。

他马上派李绍翼与杨一仁接触。

杨一仁非常隐晦地告知李绍翼:只要开始谈判,税收立即从邦泰钱庄北京分号进行划拨。

条件仅仅只是开始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