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俊向荆州集团靠拢,带动了一批人开始争取甲级、乙级信用,试图得到荆州集团的保护。
江南力量对比的急剧变化,引起了李多义和范永斗的高度重视,此时,李多义就窝在绩溪老家,手里拿着一张金票,不停地赏鉴。
要说,截止到王大俊投靠荆州集团为止,仁和钱庄的势头非常好,联合源丰钱庄,从邦泰钱庄的口中夺了不少食,让李多义赚取了高额利润。
李多义不是容不下人的主,虽然与王大俊明争暗斗多年,但还是邀请王大俊一起办票据。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徽商恢弘的气度。李多义很清楚,要是能拉着王大俊一起,仁和钱庄的根基至少要牢靠一倍以上。
不过,令李多义失望的是,王大俊拒绝了李多义的提议,拒绝的理由也非常简单:他怕仁和钱庄被林纯鸿瞬间搞垮。
李多义对这条理由嗤之以鼻,认为王大俊被林纯鸿吓破了胆,此类无胆色之人,李多义自然诸多鄙视。
当仁和钱庄、源丰钱庄开办好几个月后,市面上未出现一张伪造的票据,让范永斗和李多义暗地里长舒了一口气,忍不住弹冠相庆。正当他们试图追加投资,将分店开至全国各地时,结果突然冒出了金票。
紧接着风云突变,官绅们对金票趋之如骛,就连王大俊也投入到荆州集团的怀抱。
仁和钱庄的业务,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影响,甚至还出现了白银倒流的迹象。于是,追加投资、增开分店的计划理所当然地被取消。
白银倒流的现象让李多义紧张万分,毕竟,这就是挤兑的前兆,一旦发生挤兑潮,李多义的抗压能力可远远赶不上荆州集团。
源丰钱庄的状况略好于仁和钱庄,但也把范永斗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即提醒李多义提高本金率,以降低风险。
提高票据的本金率,则意味着减少其他行业的投资,李多义一直将本金率提高到七成,方才把悬着的心放回肚子。不过,李多义一算账,发现这一番折腾后,钱庄前期挣的钱还抵不过其他行业收缩所带来的损失。
李多义动摇了,开始考虑是否将仁和钱庄关闭,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熟悉的行业。哪想到,此举遭到了范永斗的强烈反对,并以立即出售仁和钱庄两成股份相威胁,警告李多义绝不能单独行动。
时至今日,李多义方才明白,自己上了范永斗的贼船,想下船都不可能。而且,自己还成了范永斗的挡箭牌,如果林纯鸿要对付两家钱庄,势必首先选择仁和钱庄下手,这给了源丰钱庄相当的反应时间。
“奇了怪了,这帮老西为何就如此执着于办票据呢?”
李多义百思不得其解,心里痛恨范永斗万分,但又无计可施,只好继续苦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