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

乱明[校对版] 喻心 1543 字 2022-10-21

“尤其在广东,还搞出了个海事总督,与湖广更是驴唇不对马嘴的,现在江南也是,哪些部门该设,哪些部门不该设,换做谁,都是稀里糊涂的,以后中书府如何有针对性地下令?”

张道涵的话,算是说到了众人心里,众人犹如鸡啄米一般,点头不止。

郑天成更是举出了实例:“比如,要提高税收,荆州、广东、南阳和江南根本就不一样,财政司很为难。”

林纯鸿沉吟片刻,道:“是有点麻烦。我也巴不得各地的模式都一样,这样管理起来多轻松。但是这样可能吗?为政之要,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当然有所差别。”

朱之瑜皱了皱眉头,不无忧虑地说道:“军门,模式不一样,中枢倒也不怕麻烦,无非就是事情多点罢了。不过,事情多了,需要的官吏必然增多,咱们的财政可能吃不消。属下曾经统计过,大明各地,官民比例差不多在一比两千左右,而我们却在一比二百八左右,咱们养的官吏已经够多了!而且现在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增加,长此以往,咱们如何养得起啊?”

林纯鸿心里自然有本帐,一比二百八就吓坏了?后世可是达到了恐怖的一比二十!他大笑道:“才一比二百八?还是不多嘛,再翻个一倍,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咱们又不像朝廷,奉行无为而治,每个县安排的官吏少得可怜。每年支出的俸禄确实少了,但大明各地的县管理如何,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们就不一样了,一个县,设立的机构就超过了十五个,有管税收的,有管交通的,有专事监察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一个县的官吏就超过三百多人,倒也没出现什么养不起的现象,这个大家尽管放心好了。”

张道涵也点头道:“这个确实不用担心,咱们增设了这么多官吏,无非就是抢走了乡绅们干的活。这些官吏经过了培训,背后又有监管,效率自然比乡绅们高。与其让乡绅们找机会上下其手,不如把这笔钱拿来养官吏,这对邦泰来说,不无好处。只是各地模式不一,行政成本大幅度上扬,这个该怎么解决?”

林纯鸿心里微微一动,突然想到,能否提高各地的自主权,让各地在统一的宪法框架下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

旋即,林纯鸿将这个疯狂的想法从脑袋中赶开。这个方略明显不适合大明,姑且不谈什么宪法,仅仅提高各地自主权一事,都可能会刺激地方独立势力,导致无法承受的后果。

不过,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地方自主权,这个是必须的。毕竟,中国这么大,南北东西的情况千差万别的,中央绝无可能事事巨细地进行管理。

林纯鸿现在也没有深入讨论地意思,清了清嗓子后,道:“目前先这样吧,成本高点就高点,以后再说。我们跑题也跑得太远了,现在先讨论一下如何在江南展开拳脚吧!”

终于谈到了正事,大家无不提起精神,开始讨论控制江南的方略。

今年,从年初的舆论大战开始,老百姓算是过足了瘾,口头的谈资骤然增加,让百姓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不少。现在,票据之争终于尘埃落定,一度喧闹不已的江南似乎又回到了过去,恢复了恬静、淡雅的本色。但是,老百姓依然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扬州货栈,希望林纯鸿又弄出一些谈资。

然而,令老百姓失望的是,扬州货栈一言不发,没有搞出任何乐子,倒是在扬州城内出现了一件新鲜事:仁和钱庄在扬州闪亮登场,公开发行票据,并在江南各府城同时开设分庄。

这个消息迅速通过报纸传遍了大江南北,激起了老百姓极大的兴趣,纷纷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扬州货栈,看林纯鸿如何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