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还在努力科考的学子相对结婚比较晚的,多半是怕分了心。也有的人想得深远的,不想早早定下,若是他日飞黄腾达,家中的妻子就配不上了,成为了阻碍。
“那宋挽呈呢?”
“他这人不太定性,经常出门游山玩水,听说他之前还跟人去跑商,一去竟是去了一年多,才刚回来没有多久。所以他十八岁就考中秀才,却一直没有精进。”
常喜盛有些不赞同道,觉得宋挽呈没有读书人的模样,全然忘记常喜乐跟宋挽呈半斤八两。
不过常喜盛的偏见也并无道理,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这世想要在科考上有所作为,就得寒窗苦读。除非天生极其聪慧,否则很难在考试上有所建树。
常喜乐好奇问道:“这个宋挽呈多大年纪?”
“如今已经二十有八了,最大的孩子都已经有五六岁了。”
常喜乐点了点头,“这两个都是有秀才功名的,没有功名的没有合适的吗?”
常喜盛摇头道:“那些人基本都不愿意离开县城,想要在学堂里多学点东西。不在意学堂的,多半又是功课不大好,平日好玩的。”
“咱们村子要请夫子的事传出去,大家有什么反应?”
常喜盛有些愤愤不平道:“普遍老百姓就罢了,多是觉得咱们村大手笔。反倒是一些读书人,觉得这是有辱斯文,什么人都能来读圣贤书了。这使得一些本来心动的,被这话刺激的不敢接这一茬了。”
“他说这话也没错。”
常喜盛愣了愣,常喜乐笑道:“所以才有他这样的人也读书,还自诩读书人。”
常喜盛顿时乐了,“对,就是这个理。”
“哥,我想要去会会这两人,你把他们的住址给我,我亲自去拜访。”
常喜盛将两人地址交给常喜乐,常喜乐没有耽搁,就立马去寻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