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玛雅人的事情还轮不到咱们操心,等到这次交易结束后,各位就继续向南航行,争取早点绕过美洲到达太平洋,到那时咱们就离家不远了。”赵佳这时忽然停止了感慨道,他们注定只是玛雅人生命中的过客,也许日后大宋会与玛雅人有所接触,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他们需要考虑的则是绕过美洲回到大宋。
赵佳他们与玛雅人的交易一直持续了三天才结束,然后赵佳他们满载着玛雅人的货物离开了海峡,继续开始向南航行,一路上他们又遇到一些玛雅人居住的城镇,但却没有一个像瓦哈克城那样强大的城邦,其中有些城邦看起来规模并不比瓦哈克城小,但城中的人口却很少,据城中的玛雅人说,他们的祖先曾经遭受过一场瘟疫,导致人口不断的减少,很多城邦甚至因此而消失,这个消息也让赵佳他们很是震惊,因为他们相像不到是什么样的瘟疫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
不过在接下来的接触中,赵佳他们发现也并不是所有美洲土人都比较友好,其中玛雅人和泰诺人算是比较友好的,但还有其它民族的美洲土人十分残暴,比如赵佳他们第一次遇到一个不友好的土人部落时,他们刚一上岸就受到对方的伏击,为此还死了几个人,更有十几人受伤,这也让赵佳大为愤怒,当天晚上带着人就灭了对方的全族,毕竟他们宋人可不是好欺负的,杀了他的人就要承受他们百倍的怒火。
也正是吃了一次亏后,赵佳他们终于开始恢复了原来的警惕,每次上岸时都要派人反复探查,与土人接触时也保持十分的警惕,但就算是这样,他们还是与一些土人发生了不少次冲突,有些是因为对方不好友,有些则是因为双方的习俗不同而引发的误会,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
毕竟美洲的土人整体文明程度偏低,性格也比较野蛮,哪怕是被赵佳他们认为比较友好的玛雅人,他们也有血腥残暴的一面,比如他们曾经亲眼目睹过一场玛雅人之间的战争,结果失败者被作为战俘押到胜利者一方的神庙中,然后这些战俘被砍掉手脚,并且绑在祭台上直到失血过多而死,可以说残忍之极,但是在玛雅人看来,鲜血可以滋养神灵,而且也是凡人与神灵之间沟通的必需品,所以每当祭祀神灵时,都会将人作为祭品。当然中原的历史上也有人祭的记载,但是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废止了,而是改用三牲之类的祭品代替。
虽然无法与土人之间的冲突,但幸好大部分美洲人还是比较友好的,特别是汉人与美洲人都同属于黄种人,相貌上也有些相似,估计这也是玛雅人和泰诺人对他们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赵佳他们越是向南,遇到的土人也就越是野蛮,而且玛雅人也越来越少,因为玛雅人主要生活在中美洲一带,再向南就是一些十分野蛮的土人,玛雅人也经常与他们发生战争,而且这些土人对外人十分不友好,对赵佳他们这些外来者也并不欢迎,赵佳他们与对方接触了几次后,每次都以冲突结束,最后他们索性懒得再与这些土人接触,干脆一心的埋头赶路,希望可以早点绕过美洲。
就这样一直航行了月余时间,最后赵佳他们终于来到南美洲的最南端,这里有一座巨大的岛屿,而岛屿与大陆之间则有一条很长的海峡,海峡中的风浪很大,甚至海面上还有浮冰,不过这并不能阻止赵佳他们的脚步,所以他们在附近简单的休整了一下,终于将船队开进这条海峡之中。
刚开始时,海峡中的风虽然比较大,但两岸的景色还不错,海峡两侧都是绿草如茵的草原,但是再往里走时,海峡开始变得狭窄起来,并且两侧的悬崖上挂满了冰川,不时有巨大的冰凌从悬崖上掉落,这也让赵佳他们根本不敢靠近岸边。
更加糟糕的是,他们进入海峡后不久,海峡中竟然起了大雾,哪怕是海峡中的大风都不能把大雾吹散,结果这给航行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甚至有一艘船不小心撞到了礁石,结果船底破了一个大洞,船舱里全是海水,最后连船体也开始倾斜,最后赵佳不得不下达了弃船的命令。
第一千六十二章 子嗣的问题
损失了一条船,另外还有两艘船受了些损伤,最后赵佳他们才好不容易的通过南美洲最南端的这条海峡,因为海峡之中多雾,所以他们将这条海峡命名为迷雾海峡,这也是赵佳他们第一次遭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不过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至少赵佳他们已经将迷雾海峡中的大概情况给记录下来,为日后探索航线打下了基础。
离开了迷雾海峡后,赵佳他们的船并没立刻向西航行,而是继续沿着南美洲的沿海北上,一直到达赤道的位置才停了下来,因为在赤道附近有两条从东向西的洋流,只要他们进入这两条洋流之中,就不用担心迷失航向,洋流会将他们带到南洋一带,到时赵佳他们就可以十分轻松的回到大宋。
也就在赵佳他们到达赤道的同时,大宋朝堂之上却是一片繁忙,因为赵煦准备到泰山封禅的事已经昭告天下,说起来赵煦虽然年轻,但他自从登基之后连灭北辽和金国,又将大宋的国土拓展千里,国内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文治武功都达到一位帝王的极限,因此大宋国内不少人都称赵煦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明君,所以他去泰山封禅也是顺理成章事。
不过封禅可不是一件小事,特别是对于朝堂上的大臣们来说,这简直是他们从政以来的第一大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赵煦出京后来安全,以及朝政如何处置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事先经过详细的安排,所以这段时间朝堂上也是繁忙无比,所有人几乎都在围着封禅的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