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页

“呵呵,刚好处理完政务,结果又在进京的将领名册中看到一个奇怪的人,所以就想来问一问杨老将军!”赵颜说着向杨怀玉拱拱手道。

“哦,不知何人让殿下感到奇怪?”杨文广听到这里也笑着开口道,这段时间虽然比平时忙碌了一些,但他的精神反而看起来比之前更好,看来人总归是要活动一下才对身体有好处。

“是这样的,刚才我在名册上看到有一个名叫折克行的人,但他却不是军校毕业的学生,所以才想来问一下!”赵颜再次开口问道,京城禁军关系到京城重地的安危,所以对于每一个调入京城的将领,他都要做到了如指掌。

听到赵颜问起折克行这个人,张载和杨文广也都是对视一眼,然后同时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看来他们之前也应该猜到了一些。

只见杨文广这时向赵颜拱手道:“殿下,折克行这个人是由老朽亲自定下来,说起折克行这个人您可能没有听说过,但若是说起折家军,你应该能够想起来吧!”

“折家军!”听到这个名字,赵颜终于醒悟过来,所谓折家军,顾名思义,自然就是折家所带领的军队,后世虽然有杨家将、呼家将之类的演义小说,但事实上终宋一朝,能够以一个姓氏代表一军的,也只有折家而已。

折家世代居于西北之地,从唐初就负责镇守于当地,历经数代而不倒,到了宋朝时,折家世代镇守着永安军一地,曾经数次打败过北方入侵的少数民族,后来西夏反宋,折家更是成为防御西夏的桥头堡,几乎每次西夏人南下,都会与折家的军队发生大战,期间有不少次西夏人还没有进入到大宋的国土,就被折家打了回去,可以说在灭掉西夏之前,折家为大宋立下了无数的战功。

不过折家虽然立下了赫赫之功,但也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折家的男子战死者高达上百人,而且不少人都是在壮年而逝,可以说折家的每件战功都沾着折家男人的鲜血。只可惜折家不像杨家那么幸运,被人著书立传,这也使得折家不为后人所知,赵颜也是后来偶然间听说杨家将中的佘老太君其实应该姓折,出身于折家军,于是就查了一下折家的资料,这才知道了折家军的上来,至于折克行这个人,则是折家在北宋末年时最为出众的一员将领。

想到上面这些,赵颜也是长出了口气,没想到这次调兵入京,竟然会遇到传说中的折家军,以他们家族立下的赫赫战功,难怪杨文广会把他调进京城,这也算是对折家世代镇守西北的一种肯定吧。

第七百四十九章 马家大宅

东京城西南位置的马家大宅,这里是宋初名将马全义的府邸,当初马全义有勇有谋,深受宋太祖与宋太宗两任皇帝的信任,职位最高时官拜东上阁门使、枢密都承旨,擢拜签书枢密院事,当时的马家可以说是风光一时,这座马府也同样是宾客如云热闹无比。

只不过自从马全义去世后,马家就和大部分的将门一样,家中再也没有出现什么优秀的人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家族一步步衰落,最后马府变成了马家大宅,从远处看时马家大宅依然是占地广阔建筑森严,但是当走近时却会发现,马家大宅中的许多建筑早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不少马家的支脉也都另寻出路,只剩下长房的一支还在守着马家大宅昔日的余辉度日。

本来像马家这种逐渐衰落的将门并不在少数,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马家很可能会这么一直下去,直到消耗到祖上留下的最后一点余荫,成为普通的百姓,不过现在的马家却有了转机,而这个转机则出在马家的这一代家主马德让身上。

马德让从小就身材高大气力过人,他自己也喜欢习武读兵书,这点倒是颇有他祖先马全义的风采,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马全义生于乱世,最后凭借着自己的本事为子孙留下不小的基业,可是马德让却生在最为和平的仁宗年间,大宋虽然有辽国和西夏这两个大敌,但彼此间还算是安宁,像马德让这样的人也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再加上他们马家衰败的厉害,连送他去禁军的门路都没有,结果马德让就这么高不成低不就,在家一呆就是几十年,最后四十多了依然一事无成。

对于马德让的遭遇,虽然有人感到同情,但更多的人却是在旁边看笑话,甚至不少人都当面取笑他,认为马德让这一辈子也就这么庸庸碌碌的过去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马德让的大儿子马通因为太过肥胖,他妻子借着娘家的势力把马通送到赵颜那里减肥,结果引出后来军校的建立,马通因为受不了苦而退出,但马德让却厚着脸皮自己代替儿子上了军校,每天跟着一帮足以做他儿子的小家伙们一起训练,为此更为马家招来更大的嘲笑,背后说什么的都有,甚至连他的妻子也劝他放弃,但马德让依然固执的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