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上面这些,耶律仁先立刻决定撤军,至于耶律浚是否会因此而问罪的事,他也顾不得了,毕竟他若是再犹豫不决的话,手下的这近十万大军全都得留在这里。不过耶律仁先心中虽然着急,但是依然保持着冷静,他知道若是自己露出一点撤退的迹象,古北口中的宋军肯定会像饿狼一般扑上来,到时就算是留不下自己的大军,恐怕也会让自己损失惨重,甚至连他自己也很可能遇到危险。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耶律仁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表面上依然让大军保持原样,甚至还对古北口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似乎对后方的变故一无所知,但是在暗地里却在悄悄的准备撤退的计划,希望可以瞒过宋军的眼睛。
不得不说耶律仁先老谋深算,他的撤军计划十分周密,城中的杨怀玉与呼延庆等人虽然已经派人日夜监视,但竟然没有发现耶律仁先在准备撤退计划,甚至他们还被耶律仁先的一些动作所迷惑,搞不清楚耶律仁先是否已经知道了后方出现变故的事,更不知道他是否要准备撤退?
也就在杨怀玉等人被耶律仁先的手段所迷惑时,忽然在一个浓雾弥漫的早晨,古北口城墙上的宋军守将忽然感觉有些不太对,因为对面的辽军大营实在太安静了,虽然辽军的军纪很严,但是一个偌大的军营里每天清晨时,肯定有不少嘈杂的声响,顺着风也能传到城头,绝对不会像今天这么安静,只是因为昨天半夜起了大雾,三步之外就看不到人影,更别说查看数里之外的辽军大营了。
第七百零九章 辽军撤退(下)
杨怀玉也没想到耶律仁先竟然趁着大雾的机会撤军,等到他得到消息并且派人去查看时,却发现整个辽军大营都已经空无一人,而且更让杨怀玉感到无奈的是,因为大雾的关系,他也不敢立刻派人追击,毕竟耶律仁先很可能借着大雾在路上设下埋伏,所以他也不得不防。
北方的冬天本来就容易起雾,这场大雾一直等到太阳升起来后,雾气才慢慢的散去,直到这时杨怀玉才派出一支骑兵追击,不过耶律仁先这时已经从容的退到了檀州,随后在檀州城留下一支军队断后,自己带着大军向儒州的方向撤离,这使得杨怀玉想要追击的话,就必须先把檀州打下来,可是等到他们打下檀州时,估计耶律仁先的大军已经越过长城逃回辽国了。
虽然错过了这次追击耶律仁先大军的机会,不过杨怀玉他们并不气馁,因为接下来他们还有另外一个机会,那就是耶律仁先从儒州附近越过长城之后,肯定会赶往大定府的方向救援,到时刚好需要经过古北口的北侧,所以他们只需要以逸待劳就行了。
与此同时,围困了大定府的赵颜大军也清理干净了周围的城池,开始攻打中京城,只不过中京城中汇聚着近六万大军,哪怕是宋军有着火炮之利,恐怕也别想在短时间内打下来。
不过赵颜也并没有想打下中京,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现在打下来,恐怕也很难守住,所以这次赵顼决定只收复燕云十六州算是十分英明的决定,凭借长城防线完全可以守住那里,至于中京这里就不要想了,哪怕可以守住,日后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这远不是现在的大宋可以承担的。
也正是因为知道上面这些,所以赵颜在围困了中京城后,只是在刚开始时进行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给中京造成一种恐慌的气氛,逼着中京城向外部求援,接下来他就停止了进攻,开始派人与古北口的杨怀玉联络。
耶律仁先的大军退走了,杨怀玉也并不是一直呆在古北口没有动静,而是立刻分派出几支军队,将之前耶律仁先占据的儒州等地夺了回来,并且与后方的王韶取得联系,如此一来,燕云十六州就再次的被大宋所掌握,不过这时的长城防线还是存在着不少的漏洞,杨怀玉暂时无力分出兵力把守,之前耶律仁先就是从檀州那边的长城防线穿了过来。
王韶在与杨怀玉取得联系后,当即也是松了口气,说起来他虽然是个文人,但对兵法也颇有心得,之前杨怀玉被困之时,他甚至想要亲自带兵前去解救,可惜他手中只剩下一万余人的兵力,自保尚且不足,更别说去救援了。
耶律仁先退兵的消息也很快被王韶上报给朝廷,结果这也让病中的赵顼难得的露出几分笑容,当即让人将这个好消息传遍天下,一时间使得人心浮动的大宋总算安稳了几分,甚至连一些地方上的骚乱也因此而平息,只不过摩尼教和西北的西夏作孽却还是没能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让赵顼和朝中的文武百官也是十分的头疼。
耶律仁先牵着马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这条山道只有三尺宽,右手边就是万丈深的悬崖,掉下去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不过这条山道虽然危险,但却可以绕过宋军在长城上的防线,当初耶律仁先的大宋就是通过这里到达燕云十六州,进而把杨怀玉的大宋围困,可惜现在却是功亏一篑,反而还让他们付出不小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