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颜与王师约互相吹捧了几句,接下来赵颜又询问了一些与海贸有关的事宜,比如大宋主要的输出与进口的货物,说起来大宋主要是输出一些农业与手工业的产品,比如丝绸、瓷器、茶叶、麻布、金银器皿、金属制品、钱币等,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现在的大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所以大宋的各种货物在海外都是抢手货,根本不愁销路。
至于大宋进口的货物就比较单一了,全都是各种珍宝、香料、药材、毛织品、棉织品等,几乎清一色的奢侈品,也许有人会奇怪,棉织品为什么是奢侈品,其实在元朝之前,中原地区几乎不产棉布,少量的棉布被称为白叠布,虽然质量比不上后世的棉布,但价格却可以和丝绸相比。
除了进出口的货物外,赵颜还关心的询问了关于海船的大小、速度、航程等问题,另外还有与海贸相关的一些事情,这些都是他需要提前搞清楚的,而眼前的陈国公主夫妇刚好是这方面的行家,因此赵颜也是虚心的求教,甚至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几乎每天都在向对方请教与海贸有关的事情,必要时还会记下笔记。
就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赵颜觉得自己总算对海贸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了解,接下来他终于开始接管大宋海贸业另外一个重要的机构,那就是大宋的广州市舶司。
第六百三十三章 接管市舶司
市舶司起源于唐朝,刚开始并没有固定的机构,只是设立了一个市舶使的职位,一般由宦官担任,直到后来才慢慢的发展成为市舶司,到了宋朝时,大宋沿海的广州、杭州、泉州、明州等地都设立了市舶司,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杭州与泉州等地的市舶司又一度废止,现在只剩下广州的市舶司还在运行,这也是海贸行设立在广州的原因之一。
市舶司的功能相当于后世的海关,负责发放公凭点检货物,另外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收税,据赵颜所知,广州市舶司每年都能为朝廷提供四十万贯以上的税收,可谓是功劳巨大,但可能是因为中原王朝对海洋的不重视,使得市舶司的管理十分不规范,市舶司虽然是个独立的机构,但市舶使的职位一般都由地方官兼任,朝廷只派一个宦官前去管理具体的事务,这也正是现在广州市舶司的现状。
蔡京身为广州知州,自然也就兼任着市舶使一职,虽然他这个市舶使并不怎么具体管事,但是市舶司可是个富得流油的衙门,按照朝廷的规定,蔡京每年都可以从市舶司中分得一份俸银,这是他的合法收入,相当于后世的年终奖,一般市舶司上缴的税金越多,他拿到的俸银也就更是丰厚,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想要让他乖乖的交出市舶使的职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赵颜手中有赵顼的圣旨。
不过蔡京却有把柄在赵颜手中,所以就算他再怎么不舍得那份俸银,最后还是只能乖乖的把市舶使的职位交出来。赵颜从蔡京那里拿到市舶使的官印,立刻带着曹嵩来到市舶司的驻地,其实市舶司与海贸行一样都在广州港附近,是一片并不是特别高大的青砖黑瓦建筑,看起来并不是特别显眼,若不是门前写着市舶司的名字,恐怕赵颜还会以为自己来错地方了。
当下赵颜与曹嵩带着人迈步走向市舶司的大门,门前的两个衙役不认识他们,当下刚想拦着,旁边的侍卫立刻上前表明身份,结果把两个衙役吓的急忙后退行礼,等到赵颜他们走进去时才敢直起腰来。
赵颜这次来市舶司是突然袭击,甚至他今天早上才刚刚向蔡京要回市舶使的官印,然后立刻就带着人来了,事先根本没有通知任何人,因此市舶司中的官员也没有任何准备,特别是负责具体事务的那位宦官刘宪,同样也是被赵颜打了个措手不及,当得知越王赵颜竟然来到市舶司时,这才慌慌张张的跑出来迎接。
“奴婢刘宪参见越王殿下!”刘宪小跑着来到赵颜面前,然后“扑通”一声跪下道,宦官是皇家的家奴,他们在外面可能威风八面,但是在赵颜这种皇家直系血亲面前,只能以奴仆自称,而且行礼也不能有任何的含糊,否则就可能有杀身之祸。
“免礼!”赵颜以前对太监还有些偏见,不过自从见识了那位舍身保住地瓜苗的崔内侍后,再加上后来他与黄五德交好,因此对太监再也没有什么偏见,虽然他知道太监中有许多败类,但也不能完全说太监都不是好人。
“多谢越王!”刘宪当下再次行了一礼,然后这才站起来束手站在一边,这时市舶司的其它官员这才赶来向赵颜见礼,不过他们却不必像刘宪那样行大礼,估计这也是太监受人歧视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的确不怎么高。
当下赵颜等人被刘宪迎进客厅中,还没等对方询问赵颜的来意,赵颜就已经把市舶使的官印拿出来,然后正式宣布道:“本王受陛下之命前来接管海贸,市舶司身为朝廷掌管大宋对外贸易的机构,现在正式被本王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