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颜说到这里时,目光炯炯的盯着高皇后,丝毫没有任何的退让,以前他也许会顾忌高皇后的身份,但是现在他也同样是不好惹的,若是高皇后执意不让他们母子相认的话,他也有得是手段对付她。
高皇后这时也盯着赵颜,她已经从赵颜的目光中感受到一丝威胁之意,这也让她更加气恼,不过高皇后同时也是个十分理智的女人,她知道以赵颜现在的声望和实力,的确不是她可以任意揉捏的,甚至连身为皇帝的赵曙也不行。
旁边的张贵仪看到赵颜为了自己而与高皇后针锋相对,心中又是感动又是焦急,想要劝说赵颜放弃接自己出宫的想法,但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能在一边干着急,同时又在心中怪罪自己这个做母亲的实在没用,这时竟然要让儿子替自己出头。
“如果哀家不同意呢?”高皇后盯着赵颜看了半晌,最后再次阴沉的开口问道。虽然知道赵颜不好惹,但高皇后也同样不会轻易退缩,所以她在试探一下赵颜最后的底线。
“母后何必如此执着,有些事情真是闹将出去,恐怕对我们都没有好处!”赵颜这次直接用威胁的语气道,高皇后硬生生的拆散了几位皇子公主与母亲的关系,若是把这件事传出去,恐怕会对高皇后的声望造成巨大的打击。
听到赵颜的威胁,高皇后又是愤怒又是心惊,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思月气喘吁吁的跑过来高声道:“爹爹~爹爹~祖父说他想睡一会儿,可是我却叫不醒他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 赵曙驾崩
赵曙驾崩了,他走的时候十分的安详,也十分的平静,本来他陪着思月等几个小孩子玩蹴鞠,正是这时可能感觉大限已到,于是就坐在一棵树下,为了不吓到几个孩子,赵曙骗他们说自己想睡一会儿,结果这次闭上眼睛就再也没有睁开过,等到赵颜和高皇后等人急匆匆的赶来时,却看到赵曙面带微笑的坐在那里,就好像真的是睡着了一般。
赵曙的病情也只在大宋的高层之间流传,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赵曙时日无多,所以当他忽然病逝的消息传出时,整个大宋也为之震动,东京城的商贾们更是主动停业一天,以此来表示对赵曙的哀悼,毕竟赵曙虽然在位的时间不长,但却给大宋带来了许多巨大的变化,比如银行的开办,以及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都对商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不少人更是因此而发家致富,所以他们对于赵曙这位皇帝还是十分感激的。
对于大宋朝廷来说,赵曙的驾崩更是一件天大的事,首先就是新皇登基,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旧皇的去世也就意味着新皇的登基,丝毫都耽误不得。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赵曙去世的第二天,赵顼就举行了登基大典,这也是之前早就准备好的,所以倒不是很仓促。
赵顼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办理赵曙的丧事,一位皇帝的葬礼可不是件小事,甚至它可能牵扯到国本,再加上赵顼对赵曙的感情,所以这次赵顼在婚礼结束后,立刻亲自担负起为赵曙举行葬礼的事,比如赵顼的庙号和谥号就是赵顼亲自定下来,庙号不出意外的还是定为英宗,说起来赵曙灭掉了西夏,也算是对得起英宗这个庙号了。
赵顼那边忙的不可开交,赵颜也同样忙的要命,一来他要为赵曙守灵,二来他也要帮赵顼处理一些丧葬的事务,毕竟赵顼新皇登基,除了丧事之外,还有更多的国事需要他处理,赵颜在国事上帮不到他,只能在丧事上尽量的帮一些。
相比唐朝,北宋时期皇帝的葬礼要简朴的多,比如唐朝的皇陵大都是开山而建,但是宋朝的皇陵就简朴多了,而且大都集中的建在巩县,也就是后世的河南巩义市附近,大宋开国以来历代皇帝都葬在那里,赵曙自然也不例外。
普通人家一般都是七天而葬,但是皇帝自然不同,北宋的皇帝一般都严格遵守着“天子七月而葬”的规矩,也就是说,赵曙的尸体要宫中摆放七个月才会下葬,另外大宋的皇帝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在生前一般不修皇陵,直到死后才会修陵,这也是葬期如此长的原因之一,当然七个月的时间也不可能修建太过浩大的陵墓,所以大宋的皇陵在规模上远远无法与唐朝相比。
皇陵的修建自然是葬礼的重中之重,赵顼虽然派了专人前去监管,但有时依然需要一个重要的人前去监督,刚好赵颜除了守灵就没什么事,于是他就经常往来于京城与巩县之间,一直忙了几个月,最后总算是把皇陵建成了,赵颜也为此整整瘦了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