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无论再怎么好的政令,都不乏反对的声音,有些是真的反对,有些是装着反对,有些则是毫无理由的反对,日后伯时你若是进入官场就会明白。”沈括这时笑着对李公麟道,几人中就数李公麟年轻,不过前年时李公麟也已经考中进士,随时都可能出仕,沈括对李公麟倒是十分看好,因此这才出言点醒。
“唉,早就听说官场复杂难明,看来还真是如此!”李公麟听到沈括的话不禁叹了口气道,虽然还没有进入官场,但他已经对官场有些阴影了,也不知道日后自己能不能适应官场中的尔虞我诈?
“官场上的事情我也搞不清楚,所以我才决定远离官场,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件事可以通过官场之外来解决。”这时赵颜忽然笑着开口道。
“哦,郡王有什么好办法吗?”苏轼听到这里也不禁惊讶的问道,旁边的沈括等人也都被赵颜的话吸引了注意力,一个个都好奇的看向他。
“嘿嘿,刚才子瞻兄不是说了吗,你打算把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发表到报纸上,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发表到报纸上,让天下人共同来讨论,特别是朝中那些反对的大臣,更是可以把他们反对的话引用到报纸上,看看是否能说服天下人?”赵颜笑的十分阴险的道。
绝大部分普通人都没有什么以德报怨的伟大胸怀,特别之前为了转移天下人的注意力,赵颜通过报纸宣扬了交趾的许多罪行,这也让宋人对交趾人十分痛恨,所以若是把朝中大臣反对让交趾割地赔款的事宣扬出去,恐怕到时这些人就要受到天下人唾骂了,所以赵颜的这个办法好虽好,但就是有些太过阴险了。
“这个办法好,我回去后就和子由兄商议一下这件事,到时子瞻兄的文章也不要忘了,一同发表在报纸上,甚至做个专栏也可以!”李公麟听到赵颜的话立刻拍手叫好道,他和苏辙共同负责着报纸的发行,却没想到报纸竟然还有这样的作用。
“郡王不可,这样做有些太过了!”不过这时沈括却是大惊失色的阻拦道,“我看不如暂时先把朝廷有意让交趾割地赔款的事发表在报纸上,让天下人先讨论一下,不必急着把朝中反对的大臣也捅到报纸上,等到天下的舆论形成,恐怕就再也没有人敢反对了。”
读书人最爱惜自己的名声,若是按照赵颜这种作法,恐怕那些反对大臣的名声可就全毁了,所以沈括才会阻止,免得把事情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对此张载和苏轼也都表示赞同,这让赵颜和李公麟都有些失望,最后只好同意了沈括的办法。
第五百七十四章 德宁公主的成就
几天之后,大宋日报上开办了一个关于交趾善后的专栏,并且将朝廷有意让交趾割地赔款的消息也散播了出去,结果这件事很快就成为天下人议论的焦点,他们可没有什么以德报怨的伟大胸怀,再加上他们本来就对交趾没什么好感,所以大部分人都感觉朝廷的这个割地赔款惩罚十分的解气,对此也自然十分的支持。
若仅仅是普通百姓的支持,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可能还不会太过放在心上,但是士林中的读书人,特别是年轻的读书人对朝廷的这项决定也纷纷叫好,其中尤以李公麟等年轻的读书人为代表,特别是李公麟借助报纸的便利,更是天天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为朝廷严惩交趾的决定摇旗呐喊,他的这种做法倒是影响了一大批的年轻读书人,这也使得士林中的大部分人也支持朝廷的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反对严惩交趾的声音明显减小了许多,赵曙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压制住那些反对的人,终于通过了迫使交趾割地赔款的决定,而且赵曙为了防止这件事出现反复,在通过之后立刻就召见了之前交趾派来的使节,以大宋退兵为条件,逼迫他们答应大宋提出的割地与赔款的条件。
之前交趾派出几批使节向大宋求和,可惜大宋对他们却是连理都没理,这也让这些使节根本不敢回国,现在好不容易大宋同意了退兵,但却提出一个让他们根本无权决定的条件,因此这些使节也是万分为难,最后只能乞求大宋宽限一些时间,让他们回去与李日尊商议一下,对此赵曙也早有准备,干脆让这些使节全都回去,另外他准备派出一名大宋的使节随他们五起去交趾,全权代表大宋与交趾谈判。
对于这个使节的人选,赵曙本来是想让赵颜跑一趟的,毕竟交战的战事本来就因他而起,割地和赔款的条件也是他最先提出来的,所以在赵曙看来,没有人比赵颜更合适担任这个使节了,甚至赵颜若去的话,很可能会为大宋争取到一些更有利的条件。
不过赵颜这次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再离开京城,特别是他这个最怕热,南方那种潮湿闷热的天气实在不适合他,所以他十分干脆的就拒绝了,不过他却向赵曙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德宁公主的丈夫左将军王师约,现在他们夫妇都在广州那里主持大宋的海贸业务,对于交趾那边的情况最是了解不过,特别是德宁公主又是十分的精明强干,有她在背后帮着王师约出主意,肯定可以胜任这个使节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