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页

“呵呵,郡王您可别夸我,这段时间我和军校的接触实在太多了,再加上子厚兄也是一代大儒,彼此之间也有些交流,所以对于军校的布局也能看出一二,也正是通过军校对军队的改革,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消除积弊并不一定要用雷霆手段,也许一些比较温和的手段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目的!”沈括听到赵颜的夸奖,当下也不禁笑着开口道,军校中杨怀玉已经去了西军中任职,杨文广老将军还没有回来,所以只能靠张载一个挑起大梁,沈括与张载交好,所以对军校的了解也比其它人要更加深刻。

“的确如此,其实说起来本王对于变法的看法,其实与存中兄一样,前几天临川先生希望通过我说服父皇,以达到变法的目的,不过我却拒绝了,可是很不巧的是,当时我大哥刚好闯进来,结果与临川先生一见如故,这让我也是十分的担心啊!”

“太子他……”沈括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惊,赵顼可是大宋未来的皇帝,就算是现在赵曙不同意变法,但等到赵顼登基,那可就没有能制止这场变法的到来了。

“唉,这也算是命运使然吧!”赵颜叹息着说出一句沈括听不懂的话,不过紧接着他又有些严肃的问道,“存中兄,想必现在学院里的学生们也都在讨论临川先生的事吧,不知他们对于临川先生是什么看法?若是我们把变法的事情传出去,你觉得学院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第五百五十五章 王安石觐见

赵颜打开马车的窗子,叫住一个街边的报童,拿出五文钱买了份今天的报纸,然后又让人买了一笼汤包,坐在马车里边吃边看报纸,今天早上他还没起床,就被赵曙派来的使者叫醒,召他即刻进宫,这让赵颜连早饭都没来的及吃,只能在路上随便吃点。

“王临川今日觐见官家,是否会重提当年变法之事?”赵颜刚一打开报纸,立刻就看到头条上粗黑的一行大字,这让他也有些惊讶,当下看了看下面的内容,结果发现里面提到当初王安石向仁宗皇帝提出变法而未通过的事,因此猜测这次王安石进京,是否会再次提出变法,并且还对赵曙对变法可能的态度做了一些分析。

当看到报纸上这篇文章的最后时,赵颜却不禁一皱眉头,因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在最后发表了一些自己对变法的看法,言辞之中满是对变法的赞成与期盼,这也代表着大宋绝大部分读书人对变法的态度,所以赵颜才会有些担心。

在后世的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好像遭受到极大的阻力,特别是像司马光等人都被描述为顽固的守旧派,对于变法十分的反对,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变法之初,大宋的读书人其实早就对变法形成了共识,认为大宋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这也是王安石在短短几年里聚集了如此大声望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都认为只有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才能消除国内的积弊,其中司马光更是王安石的好友,多次公开为他宣传变法思想,可以说五安石的名气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司马光传出去的。

不过等到变法没多久,司马光他们这些本来支持变法的人却忽然全都转变风向,对于变法是坚决反对,甚至最后连韩琦和曾公亮等相公也坐不住了,纷纷上书给赵顼,要求停止变法,这是因为他们也看出了变法中所冒的风险,再加上王安石有些急躁的性格和用人不当,导致这场变法成功的可能性极小,所以他们对变法的态度才会发生一个逆转,可惜当时王安石得到了赵顼的完全信任,再加上王安石以生病为借口逼迫赵顼,最后导致韩琦和司马光等纷纷被贬出京城,朝中也完全变成王安石的一言堂,使得变法终于可以顺利的推行下去。

想到上面这些,赵颜也不禁叹了口气,王安石的变法真正的失败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守旧派的反对,随着韩琦与司马光等人被贬出京,整个朝堂上已经没有可以反对王安石的人了,只可惜变法并没有达到如期的效果,反而因为太过急躁和用人不当等原因,搞的是天怒人怨,最后连赵顼也对王安石产生了一些不满,最终这才导致了变法的失败,至于之后守旧派对王安石等变法派的打压,那都是变法已经破产的情况下,守旧派对变法派的清算罢了。

“王安石今天就要去见父皇,刚好父皇又在这个时候宣我入宫,不会是想让我也在旁边看着吧?”赵颜这时忽然自语道,这也是他忽然间想到的,说起来他和王安石有过接触的事情知道的人虽然不多,但肯定瞒不过赵曙,以赵曙对他的重视,让他入宫帮着参考一下也很正常。

一想到这些,赵颜也不禁再次头痛起来,对于王安石这件事,他其实也并不想参与进去,因为无论怎么做都没好处,比如若是他明确的表示反对变法,那肯定会得罪天下间的读书人,毕竟那些读书人可都把王安石当成大宋的救世主。可若是赵颜支持变法,但却知道王安石根本不可能通过变法消除大宋的积弊,反而还会给大宋种下灭亡的种子,因此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当下赵颜赶到宫中,进到垂拱殿时,立刻看到赵曙坐在龙案后,旁边还站着赵顼,另外韩琦与欧阳修、曾公亮等几位相公也在,这让赵颜心中一沉,因为他觉得自己之前的猜测肯定没错,能够让赵曙布下这么大的阵势,肯定是与王安石入宫有关。

“儿臣参见父皇!”赵颜进来后急走几步,然后向赵曙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