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话怎么不对了,咱们这座山的路又是冰又是雪,本来就很难走,下面的人运输其它物资已经很难了,咱们又都带了干粮,所以若非必要,他们自然不愿意再多一些负担,你若是说他们偷懒,那咱们每天射出去的炮弹又是哪来的?”老猴子其实也没这么高的觉悟,他之所以这说,就是为了和疤子抬扛,毕竟山上的生活这么枯燥,有个人吵一架也能消磨一些时间。
对于老猴子和疤子这对老冤家,周围的人也早都已经习惯了,听到他们的争吵非但没有劝架,反而都一个个露出感兴趣的表情,甚至这时他们感觉自己手中的干粮也并不是那么的难吃了。
这时疤子本来还想再说些什么,不过这时呼延庆忽然打断他开口道:“你们两个不要再吵了,说起来这都怪我之前太过冲动,否则大家现在都已经应该升官发财,不用跟着我守着这座土山啃干粮了!”
听以呼延庆提到之前的事,并且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这让老猴子和疤子等人都是急忙劝道:“都头,那件事哪能怪您,若是我们是你的话,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事!”
第四百八十六章 呼延庆(中)
踏着冬日的夕阳,顶着寒冷刺骨的北风,赵颜沿着又陡又滑的山路一步步的向上攀登,旁边的牛烈一直劝他不要亲自冒险,只需要派他们这些侍卫把东西送上去就行了,但赵颜这次却表现的十分执拗,根本不听牛烈等人的劝阻,依然一步一滑的向山上走去。
这段时间赵颜继续看望那些被他亲手送到战场上的军校学生,无论对方身在何处,他都要亲自去看一眼,然后与对方说上几句话,并且尽自己力所及的帮对方完成一些小心愿,比如有些人想给家里写封家书,有些人怀念东京城的美食,有些人则希望有一把好武器,这些事情大部分对赵颜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他也都是尽量的帮对方做到。
另外对于已经战死的那些军校学员,赵颜则会默默的帮对方收敛好尸体,他打算把这些学生的尸体都送回京城,并且说服他们的家人把他们的尸体安葬在军校旁边,甚至他已经打算在军校旁边建造一座军校学生的集团墓园,只要是战死的学生都将被安葬在那里,以此来让后来者记住他们的功绩。
今天赵颜来探望的正是驻扎在这座陡峭土山上的呼延庆,说起来后世民间传说中的呼延庆是位盖世英雄,只是这与后世真实历史上的呼延庆并不相符,不过随着赵颜的介入,呼延庆也成为军校中的一员,而且相比其它学员,呼延庆可谓中博览群书,并且还精通西夏话、契丹话等外语,除了语言方面的天赋外,呼延庆在军事方面的天赋也在军校中慢慢的被挖掘出来,并且成为第一届学生中最出色的一个。
对于呼延庆的表现,赵颜也十分的满意,这次军校学员派到军中,赵颜也特意叮嘱周侗要多照顾一下呼延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呼延庆进到军队之后,成为少数几个直接成为都头的学员,相比之下,其它的大部分学员却都是从什长开始做起。
呼延庆成为都头之后,他的表现也没有让赵颜失望,很快就把手下的士卒调教的十分听话,并且还把那个一直与他做对的副都头踢出军队,在之后突袭西安州时,呼延庆也是带领着手下的将士身先士卒,成为第一批杀进城中的将士。
另外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呼延庆也是表现优异,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甚至最后杨文广等不及战后再论功行赏,正准备直接把呼延庆提拔为营指挥使,一营掌管着五个都,也就是五百人,这已经属于军队中绝对的中层将领了。
赵颜想到上面这些,嘴角也不禁露出几分微笑,这证明他的眼光果然不错,不过紧接着他又想到接下来的事,却又不禁无奈的叹了口气,因为就在呼延庆马上就要受到提拔时,甚至杨文广已经命呼延庆的上司把口风露出去了,所有人的都以为呼延庆马上就要受到提拔了,他手下的将士也都十分的兴奋,因为呼延庆受到提拔后,他们肯定也是水涨船高,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可惜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那时静州城还没有被宋军攻克,城中的达笃与宋军里应外合,使得大宋军队终于杀进城中,而且因为反叛的发生,使得城中的西夏大军不战自溃,城中的西夏将领也纷纷带着人四处逃命,这也给宋军将领带来一个立功的大好机会,不少将领都带着手下围追堵截这些西夏将领,其中就有呼延庆。
说起来呼延庆的运气不错,竟然让他发现了一个西夏将领带着一支人数不多的亲卫慌不择路的向西逃窜,这下让他和手下也是大为兴奋,立刻就追了下去,因为静州城被破的十分突然,这支出逃的西夏军队竟然连马都没有骑,有些士卒然后连衣服都没有穿,可以说是狼狈之极,这也让呼延庆越追越近,眼前着就可以追上对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