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页

“爹爹,这个东西名叫水泥,是儿臣前几天刚刚想到的东西,通过军器监烧制出来……”赵颜说着把水泥的事情介绍了一遍,特别是水泥的作用,更是他介绍的重点,当然他也把水泥出现的利弊,也就是万一被敌人得到水泥会对大宋造成严重影响的事讲了一遍,也好让赵曙认真的考量一番。

“哈哈哈哈~颜儿你想的太多了,古人说不能因噎废食,你现在就犯了这个毛病!”让赵颜万万没想到的是,赵曙的胸襟远比他想像的要广阔,竟然丝毫不在意水泥可能被敌国得到的严重后果,也许这才是一个大国帝王的胸襟。

只见赵曙说完上面的话后,稍微思考片刻立刻再次开口道:“既然水泥的造价不高,而且只需要简单的焚烧就可以制造出来,那这件事就交给军器监和工部去办,先建造一座大作坊,等到成功的烧制出水泥后,再增加几座也不迟,若是产量还是无法满足要求的话,也可以由官府监督,然后交由民间的商人们去烧制水泥!”

后世的人都认为大宋重视工商业,使得经济十分发达,这也造就了北宋的国库充足,虽然国土面积是历代最小的,但却养活了历代数量最多的官员和军队,可以说造就了一个奇迹,按照这种推论,大宋的民间应该也十分富裕才对。

不过赵颜来到大宋后才发现,大宋重视工商业的确是真的,但是大宋的工商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掌握在朝廷手中,比如钢铁、盐业这些就不说了,另外酿酒、茶业等都进行专营,这也为大宋朝廷增加了无数的收,但却影响到私营业的发展。换句话说,北宋时期的工商业其实和后世的某个朝代差不多,遍地都是国营企业,国家从赚取了巨额的财富,但普通的百姓却没有得到太大的好处,所以北宋其实也处于一种国富民弱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赵曙在看到水泥的作用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军器监和工部开办官营的作坊,一方面是为朝廷提供足够的水泥,另外也想利用水泥为朝廷增加一些收入,当然若是官营的作坊无法满足对水泥的需求的话,他也不介意让出一部分利润,让民间的一些商人参与进来,不过以水泥的重要性,能够参与到水泥生产的商人恐怕也都是大有背景。

“儿臣遵命!”赵颜听到这里也是心中一动,身为大宋的郡王,他倒是可以控制一些商人参与到水泥的生产中,不过随即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毕竟水泥这东西既然送给了赵曙,大头的利润肯定是被朝廷拿走了,剩下的利润虽多,但受到的限制也太大,他已经发明了香皂和罐头,说不定日后还能发明利润更大的东西,所以没必要再把那点水泥的利润放在眼里。

看到赵颜的样子,赵曙也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又开口道:“颜儿,西夏人现在已经退兵了,另外我们对西夏作战的筹备也差不多了,估计明年秋天就可以发动这次灭国之战,这段时间你也要多留心一下军器监,沈括才刚刚离开,军器监又担负着为军队提供武器的重要职责,千万不能出任何差错!”

“爹爹放心,儿臣明白!”赵颜听到这里也立刻点头道,不过说到对西夏的战争,他又想到一件重要的事,一时间不知道是否该告诉赵曙?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军校的安排

“爹爹,有一件事我希望您能同意!”赵颜犹豫了片刻,最后终于还是决定把想到的事情与赵曙商量一下,毕竟这件事若是没有赵曙的同意,根本不可能成功。

“哦,什么事?”赵曙这时也有些惊讶的问道,他也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赵颜露出这种犹豫的表情了。

“是这样的,爹爹您也知道军校本来就是以培养将领为目标的,只是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中将领,不能只靠在军校里学习,必须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战场的残酷与血腥,只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他们才会成长起来,所以我希望爹爹可以同意,让军校的学员也参与到灭夏之战中!”赵颜这时一脸严肃的道,其实这件事他也已经想了很久了,现在终于有机会说了出来。

不过赵曙听到这里却是奇怪的看了赵颜一眼,反而有些不解地问道:“颜儿,我记得我以前不是曾经答应过,让军校选派一些学员参加灭夏之战吗,怎么你今天又提起这件事了?”

“爹爹,上次你只答应让我们选派一些高年级的学员参加,不过我与张载、杨怀玉等人商议过后,觉得灭夏之战是个百年难遇的机会,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恐怕学员们在短时间内就再也遇不到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了,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让军校的所有学员都参与到这场战争中,当然这些人是大宋未来的将领,他们最多只是观摩战争,大部分人都不会真正的上战争。”赵颜这时开口解释道。

其实这个想法是几天前张载亲自找到他,然后和他商量了一下,对此赵颜也十分的支持,只是这件事必须经过赵曙的同意,所以他才会趁着赵曙高兴的机会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