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看到曹颖竟然一连指出赵颜这封信的两处漏洞,一时间也是目瞪口呆,这封家书是他在离开完颜部时赵颜亲手写的,不过完颜部的条件艰苦之极,连个笔墨都找不到,幸好赵颜习惯用炭笔写字,不过纸张也是个大难题,万幸古天杰好歹也是个读书人,家中藏着一些当年带来的旧纸,结果赵颜就借了几张写成家书,信封则是苏轼回到大宋后又加上去的,没想到这两个破绽竟然一下子就被曹颖看了出来。
“唉,郡王说的不错,这封信可能瞒得了别人,但却瞒不过郡王妃。”这时只见苏轼忽然叹了口气,然后从怀中又取出一封信道,“这是郡王写的第二封信,郡王说若是王妃看出信上的破绽,就把这封信交给您!”
看以赵颜的第二封信,曹颖忽然害怕起来,因为她担心这封信上会出现不好的消息,一时间竟然不敢接过信,不过她毕竟出身于将门,比一般的女子更有勇气,当下深吸一口气,终于还是接过信打开,当看到上面的内容时,却差点瘫倒在地,幸好身边还有觅雪扶住了她,这才没有摔倒。
赵颜的第二封依然很长,上面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已因为辽国叛乱,导致他流落到女真完颜部的经过,曹颖也正是看到这些内容,一时间吓的差点昏过去,当初赵颜出使时,就感觉十分不安,自已还笑他想的太多,可没想到赵颜的辽国之行远比他自已预料的还要危险,可以说几次都是险死还生,早知道如此的话,当初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让他去辽国。
不过接下来的内容却让曹颖松了口气,因为赵颜又介绍了一下完颜部的情况,以及完颜部的头领希望得到大宋援助的事,苏轼这次回大宋也正是商量结盟的事,到时只要大宋同意结盟的消息传到完颜部,赵颜不但会彻底的摆脱危险,同时也会成为完颜部的座上宾,绝对不会再遇到危险。
曹颖看完了整封信后,也终于慢慢的冷静下来,再次扭头对苏轼问道:“苏判丞,在你离开完颜部的时候,夫君他过的怎么样,是不是吃了很多的苦?”
“这个王妃可以放心,虽然完颜部的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却不会饿到郡王,另外还有周侗等几个护卫,他们也经常外出打猎,郡王身边又有……咳~”苏轼说到最后时,差点把耶律思的事情讲出来,当下急忙干嘛了一声转而道,“郡王身边又有完颜部安排的侍女照顾,平时生活虽然不如东京这边舒适,但也不能说是受苦。”
“哦?是吗?”曹颖忽然从苏轼的表情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又仔细的看了一下赵颜的信,最后忽然一笑道,“夫君信上说,你们从辽国乘热气球逃出来时是六个人,除苏判丞与夫君,还有周侗那三个护卫,那么最后一个人是谁?”
听到曹颖的问话,苏轼忽然发现一件事,那就是有一个太过聪明的妻子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像现在,自已什么都还没说呢,对面这位郡王妃好像已经察觉到了什么,这让苏轼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同时,也在为赵颜感到有些悲哀,难怪东京城传说郡王惧内,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若是自已有郡王妃这么聪明的妻子,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第二百七十二章 终于怀孕了
苏轼最终也没能顶住曹颖的盘问,十分不仗义的把赵颜和耶律思的事交待了出来,结果曹颖越听脸色越难看,苏轼吓的急忙趁这个机会告辞,也不顾脚下的积雪,匆匆忙忙的出了大门跳上马车,逃跑似的离开了郡王府。
看到苏轼离开,曹颖也气呼呼的回到房间,本来在知道赵颜落难后,虽然苏轼一再保证赵颜没有危险,但曹颖依然是又担心又心疼,可是没想到赵颜竟然会把辽国的公主给拐走了,而且两人还天天睡在一个帐篷里,这让曹颖的醋劲也一下子上来了。
“王妃别生气,郡王现在还没有回来,您再生气也没有用,而且只要郡王能够安全回来,就算是多一个女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时觅雪开口劝道,刚才她一直陪在曹颖身边,也知道赵颜和耶律思的事,不过她认为男人风流一点也并不是什么大错。
“亏你还是和我一起长大的丫头,难道我是那么小心眼的人吗?”曹颖听到这里却是白了觅雪一眼,接着忽然叹了口气道,“我生气是因为夫君做事太不知轻重,对方可是辽国的公主,他竟然敢这么随随便便的收入房中,日后还不知道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现在辽国内乱,可能顾不上这件事,但等到辽国平定了之后,无论是谁做皇帝,恐怕都会借这件事向大宋发难,到时夫君又该如何自处?”
“这个……”觅雪也没想这么深,现在听到曹颖的话,一时间也开始担心起来,最后反倒是曹颖再次轻声道,“这件事既然是夫君自已惹出来的,他也应该早就想到以后可能遇到的麻烦,所以这件事就让他自已解决吧。”
“这倒也是,官家那么宠爱郡王,肯定不会因为这件事太为难郡王,至于辽国那边,刚才那位苏判丞也说了,辽国这次内乱很严重,恐怕就算是能够平定,也会元气大作,到时哪里还敢因为这件事而向我们大宋发难?”觅雪这时也兴奋的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