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赵颜其实也是故意抬杠,就算耶律重元真的杀死耶律洪基,想要夺得皇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对此耶律思也十分清楚,只见她冷笑一声反驳道:“郡王把我们辽国想的太简单了,就算是我父皇真的战死,但还有太子和各位皇子,只要逃出一个,就会被忠心的大臣重新立国皇帝,到时耶律重元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哈哈~若是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我们大宋可是求之不得,到时新皇刚立,耶律重元肯定不会束手待毙,肯定会网罗大军反抗,如此一来,辽国内乱之势必成,我们大宋也就可以站在一边看热闹了。”赵颜听到这里大笑着道,耶律思说的情况,正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哼,幸灾乐祸!”耶律思看到赵颜那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再次气呼呼的道。其实她并不关心父亲耶律洪基和那些兄弟姐妹们的安危,因为她和那些人本来就没什么感情,自从她母亲去世后,耶律思就一直受到兄弟姐妹们的欺负,长大后又被耶律洪基当成政治筹码嫁给一个废人,从那时起,耶律思心中对于整个辽国皇室就再也没有任何的感情了,只是现在出于一个公主的责任,所以才对赵颜的幸灾乐祸有些不满。

“唉,也不知道皇后她们怎么样了,有没有被耶律重元抓住?”正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苏轼忽然开口叹息道,同时脸上也露出一种担心的神色。

苏轼的话立刻把赵颜和耶律思的注意力全都吸引了过来,八卦是人的天性,哪怕是皇子和公主也不例外,特别是这件事不但关系到苏轼这位大才子,而且还关系到辽国的皇后,这就更让人有兴趣知道其中的缘由了。

“咳咳~子瞻兄,之前走的太过匆忙,没来的及问一下,你与萧皇后到底是什么关系?”赵颜第一个开口问道,至于耶律思也同样好奇的看着苏轼,虽然萧皇后也是她的母后,但反正又不是亲生的,而且她本来就已经和耶律洪基没有什么感情,所以对于萧观音和苏轼的事,她也只是单纯的感到好奇,并没有任何愤怒的感觉。

看到赵颜和耶律思好奇的样子,苏轼却是苦笑一声道:“我知道郡王和公主可能不相信,但苏某与皇后之间的关系绝对是光明正大,没有丝毫的逾越之举,只是因为我们十分谈的来,而且在诗词歌赋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的观点,所以皇后才会待苏某与别人不同!”

听到苏轼的回答,赵颜和耶律思却是根本不相信,只见耶律思冷哼一声道:“苏副使你好歹也是个男人,怎么说话这么不爽快,之前你与母后分别时,你们两人的眼神明显不对,我可不相信你们两人会没有任何关系!”

对于耶律思的话,苏轼脸上的苦笑之色却更浓了,只见他踌躇了片刻后,终于开口道:“其实苏某与皇后真的没什么,只是因为在诗词一道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所以互为知己,若皇后是个男子,必然是苏某一生的挚友,若她是个普通的女子,苏某必然会娶她为妻,可惜她是辽国的皇后,我们两人之间是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其它的感情的,就算是有,也是发乎情、止乎礼,绝对不会像其它人想的那么龌龊。”

看到苏轼说话时那种落寞的表情,赵颜也总算相信了他的话,当下也不想再讨论苏轼的伤心事,转而对耶律思问道:“对了,之前我就想问你,昨天晚上你为什么会守在我们住的地方?”

第二百三十六章 野外生存(上)

赵颜其实早在之前就想问耶律思为什么会在自已住的地方等他?可惜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好不容易从空中落下来,这时自然要把这件事问清楚。

“还能是什么事,自然是上次我们没说完的那件事。”只见耶律思则是叹了口气道,同时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有些奇怪,片刻之后又开口道,“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了,我们还是想办法安全的回到上京再说吧。”

赵颜听到这里也没有再问,因为再说下去,肯定会提到张仁先被自已暗算得病的事,这件事不宜让苏轼知道,所以最好还是私下里找她谈,不过按照赵颜的猜测,耶律思并没有为张仁先讨要公道的心思,而是想要借这件事来为她自已换取什么利益,只是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按说耶律思这个公主虽然不受重视,但自已能给她的东西却是极少。

赵颜没有说话,耶律思也想着自已的心思,至于苏轼则从怀里拿出临走前萧观音送给他的那幅画,一脸痴情的看着画像发愣,看来他刚才虽然说发乎情、止乎礼,但估计还是时间太短,若是再让他在辽国呆上一段时间,很可能会与萧观音闹出什么宫廷丑闻来。

说起来在原来的历史上,萧观音就是死在“十香词冤案”中,这个事情的起因就是因为萧观音弹的一手好琵琶,被称为当世第一,而宫中乐师赵唯一则吹着一曲好笛,于是两人常常在宫中合奏,本来这只是音乐上的交流,但却被耶律乙辛借题发挥,炮制了十首十分香艳的诗词,诬陷萧观音与赵唯一私通,结果耶律洪基被怒火蒙蔽了双眼,直接把萧观音赐死,并且还愤怒的把她的尸体扒光,赤身裸体的送回萧家,借此来羞辱萧观音,这件事直到萧观音的孙子登基之后,才得到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