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上水庄西头的打谷场上,现在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健壮的男人拿着斧头去了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砍木头,再把木头运到打谷场上,有经验的老人指挥着人搭建简易的棚子,女人在砖窑那边烧着热水,孩子们围着干活的男男女女不停的跑来跑去,虽然雨还在下,但已经小多了,并不会妨碍他们干活。

那天代表灾民与赵颜说话的朱宏笑呵呵的坐在一个棚子里,粗壮的大手里拿着一把斧头,把那些刚运来的木头削掉枝叉,方便建棚子时使用,别看朱宏的年纪大了,但是一把斧头在他手中却显得轻飘飘的极为听话,一根满是树枝的木头到了手里,眨眼之间就变成一根笔直的长木料,旁边的人看到朱宏的手艺,也都不由得夸赞一声。

其实这也不奇怪,朱宏本来就是一个木匠,而且在开封城中还小有名气,特别是他做的雕花木床,更是开封城中的一绝,不少达官贵人家中成亲之时,都要请朱宏到家里打上一张洞房用的新床,朱宏也正是靠着自己这门手艺,在开封城生活的还不错,可惜遇到了这场不分贵贱的洪水,他也只好带着一大家子逃出城外,若不是赵颜收留,恐怕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哪挨饿受冻呢?

本来朱宏只知道收留自己的是一位郡王,直到两天之后,他才在无意之中得知,收留自己的这位郡王竟然是那位在东京城中声名狼藉的广阳郡王赵颜,这让他心中一惊,经常出入达官贵人家中的他自然听说过不少赵颜的恶行,甚至街头上也有不少关于赵颜横行霸道的传言,想到赵颜的恶劣人品,这让朱宏甚至怀疑赵颜收留自己这些人会不会有什么别的目的?

其实并不止朱宏一个人这么想,灾民中的其它人在知道了赵颜的身份后,也都是忐忑不安,若不是他们实在没有地方去的话,说不定在第二天就跑光了。不过几天的时间过去了,赵颜并没有做出什么欺压灾民的事,反而还派人让他们砍树建棚子,甚至还平价卖给他们一些粮食和生活用品,这让灾民们慢慢觉得,这位郡王好像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恶劣。

朱宏是唯一一个正面接触过赵颜的灾民,他在打消了对赵颜的怀疑后,慢慢的回想了一下那天见到赵颜的情形,这让他更加坚定的相信,广阳郡王绝对不是一个坏人,至少对方收留他们时,绝对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他们。

落难之时还能遇到贵人相助,这可是一个好兆头,甚至朱宏还想到,这场洪水不但淹了许多普通的百姓之家,那些达官贵人家中肯定也有不少遭了灾,家中的家具被水这么一泡,肯定有不少损坏了,等到水灾退了之后,凭他的名气和手艺,肯定不愁没有活干,到时一家人的生计也就有着落了。

想到这里,朱宏的心情也是大好,手上的活计也更加的轻松,等到中午之时,他已经修整出足够建棚子的木料。这时他的浑家和几个儿媳女儿也做好了饭,不是什么好饭,就是面糊糊加野菜一起煮,里面最多加了一点盐,虽然不如平时家里的饭好吃,但是在这种大灾时节,能够填饱肚子已经是祖上积德了,哪怕是小孩子也不敢挑嘴。

吃完了野菜糊糊,朱宏和几个老伙计一边聊天一边休息,等上午干活的年轻人都缓过乏后,朱宏这才站起来指挥年轻人盖棚子,他是个木匠,虽然最擅长打雕花木床,但其它的木工活也不在话下,由他指挥建造出来的棚子不但坚固,看着也比其它的棚子漂亮。

“爹!爹!”正在朱宏忙着指挥别人建造棚子之时,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他,当他扭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小儿子朱五,今年才二十多岁,和其它四个儿子一样,跟着他也学了一手的好木匠活。

“什么事?”朱宏停下问道,顺手从旁边的大瓮里舀了瓢凉水喝,现在天气不冷,干一会活就会一身的汗,喝口凉水下去全身都是一激灵,舒坦极了。

“爹,您快去东边吧,郡王带着吕管家来了,说是找您有点事要商量!”朱五气喘吁吁的跑过来道。

一听是郡王赵颜来了,朱宏也吓了一跳,扔下水瓢就向东边快步走去,等到他穿过人群,很快就看到赵颜站在不远处,笑呵呵的看着繁忙的打谷场,那位一直出面安置他们的吕管家则站在一旁相陪。

“小老儿拜见郡王!”朱宏快步走上前,冲着赵颜深施一礼道。

“呵呵,不必多礼,没想到这才几天时间,你们竟然已经建了这么多座棚子。”赵颜扶起朱宏笑道,现在打谷场的一半面积都已经被棚子盖住了,棚子上面堆着厚厚的柴草,不用担心被雨水淋透,虽然看起来还是很简陋,但比他们刚来时住的草窝子要强多了。

“这不多亏了郡王殿下的支持,若非郡王收留我们,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睡在烂泥里了!”朱宏一脸真诚的向赵颜道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