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不如赖活着!
当然,张雷不能够让他们如愿以偿,这不是他铁石心肠嗜杀成性,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定,不得不这么做。
这一场战斗经历了两天一夜的时间,十几万大军被斩杀了十万有余,城墙下全部都是士兵们的尸体,堆积在一起就好像是一座小小的山包一样,地上的鲜血汇聚成了小溪,在黄色的土地上面纵横交错。
也怪高迎祥福大命大,他率领着自己的嫡系部队竟然硬生生地突破了包围圈,乐秋又率领一部分士兵前去追击,将其困在凤阳、庐州两府之间,后来高迎祥逃到了南阳,却不料被早已经等候在这里的罗德曼部队打了个埋伏,彻底被击垮,只带着几名亲兵狼狈逃入山中。
第212章 硝烟乱(3)
这一战基本上消灭了以高迎祥为首的最大的一股叛军势力,张雷可谓是战功赫赫。
当捷报传到京城的时候,崇祯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直呼果然没有看错张雷,不过这个时候却有人提醒他说,张雷现在的实力越来越强横,还是要想办法控制一下才好,他也如梦初醒,开始积极应对这个事情了。
而后大明书局用大篇幅来报道了此战的经过,同时呼吁百信不要再参与作乱,先如今高产粮食全国推广,种田不但不交税,还有钱领,大家应该安心务农,这么一说,许许多多的农民都从叛军之中脱离了出来。
这样一来,叛军招不到人手,无形之中便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务农的人增多,对于缓解灾情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崇祯帝对这样的情况喜闻乐见,于是在五月初十,他发布了一纸诏书,昭告天下:“朕仰承天道,俯御万方,念此军民,谁非赤子,只因官贪吏狡,年岁凶荒,致饥寒所迫,甘作非为,一二无知,渐至胁从遂众,数年来亡辜被僇,不知其几,朕痛心恻念,寝令靡宁,目今在豫者已困饥深山,在陕者零星窜伏,行将大兵加剿,必定玉石难分,虽指示生路,犹恐各官举行未善,若辈猜惧多端,或疑将领计诱杀降,或疑有司分别看待,或虑日后奸棍诈害,或虑目下生业销亡,种种深情,良可矜悯,为此再颁赦书,遣官驰谕,各抚按大书榜示,从俗开导,如在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本地编入保甲,在各省分起护归,各安井里之乐,永消反侧之心,道府有司,即以难民收复多寡安插得所为殿最,违者指参重治,其或才力出众,愿向督理军前奏用者,听其图功自见,一体叙录;如怙终不悛,即合国夹剿,务尽绝根株,无滋余孽,抚顺剿逆,朝廷法实无私;出死入生,若等不可失算,诏布遐迩,咸使闻知。”
这篇报道经过报纸的传播为所有的百姓所熟知,那些从叛军之中脱离的百姓们终于从崇祯亲手下的诏书里面得到了确切的答复,于是便安心务农。
将高迎祥军击溃之后,张雷与罗德曼会和,在滁州停留,对于张雷怎么会突然之间出现在滁州,罗德曼疑惑不解。
张雷便把在太平岛一段事情发生的事情都和他说了,正说到要紧出,卢象升来拜访,便一并听了。
听张雷居然在东部沿海做了那么多事情,并且都是为了国内的赈灾,同朝为官的卢象升显得十分佩服,说道:“张大人真是为官者的典范。”
“本官时刻谨记,为官一任,便应造福一方,这些都是应该的,卢大人带兵打仗,使百姓远离战乱,也是功德无量。”张雷谦虚地说道。
罗德曼问道:“张大人,咱们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皇上的诏书下来,听说好多百姓起先参加了叛军的现在都回家务农了,用不了多久恐怕这国内的叛乱就可以平定下来了。”
“平定下来才好啊,这样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富国强兵的前提,再说了,千百年来,这可是第一次种粮食不用缴税,而且还有补贴,大家不动心就怪了。”张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