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页

“自然是治吏。”

张九龄不假思索的说道:“从柱国宰相,到地方小吏,一层层治下去。当今圣下初登大宝,最先便开始整饬的吏治。治了吏,才能治民治国。”

“那就对了。”

秦霄说道:“治兵呢。也要从治将开始。没有将,再多的兵也是一盘散沙。我刚来幽州时。捡了大便宜。这里的一些将军,基本都是我的旧僚从属,彼此十分地了解,为我省去了大力气。我来了以后,几乎没有做什么人员上的变更。但是你不同了。这里的将军,你几乎没有一个认识熟悉的吧?”

张九龄认真的看着秦霄:“是。九龄虽然在崇武台当过事,但从那里出来的将军们。眼下都还没有成器。幽州这里的,都是一批沙场宿将和老臣。九龄……几乎一个也不认识。”

秦霄看着脸色有些为难的张九龄。呵呵笑道:“那你知道,皇帝为什么不派张仁愿、姚崇这些人来,而派了你来么?”

张九龄微笑,摇头。

“就是因为,你一个也不认识。”

秦霄轻飘飘的甩出这句话,却是让张九龄身躯震了一震。他仔细思索了一阵秦霄话里的意思,再联想到朝中地各种猜测和蜚语,这才明白,皇帝和朝廷更深层的用意,并不是因为他张九龄有多能干,能和秦霄较一日之长短。更重要的是,将幽州交到他这样一个新面孔的人手里,不必担心形成疆吏割据!

眼下这秦霄,是在为自己敲警钟、交底线哪!

张九龄不由自主的就微皱起眉头,似是而非的点了点头。

秦霄心里清楚得很,像张九龄这样的聪明人,不可能想不透皇帝和自己地这番心思。自己要交出兵权,是怕功高震主,担心东北的军民只认得秦霄不认得皇帝;可他也不能自己刚刚撇下手,东北人又只认得张九龄,不认得秦霄和皇帝了,这只会比之前更糟糕。同时,也是给他提了个醒:这样地事情,你非但不要去做,连想也不要去想;既然皇帝派你来是制约我的,同时,我也在制约你。

想到这一些,秦霄发自内心的笑了:这才是皇帝想看到的样子。封疆大吏和带兵大将,只有顺着皇帝的意思来,才能有好结果。张九龄,来得正好。

秦霄说出这句话以后,二人着实沉默一阵。半晌,秦霄打破沉默:“想通了么?”

张九龄恍然惊醒,站起身来拱手拜了一拜:“多谢王爷提点。”

“唔,明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