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不给其余人发言,尹鸿就身施一礼,道:“可从难民中,挑选精壮男丁,如此便是一举两得了!”

正当庞隆感觉此法可用时,突然,赵立廉走出一步,躬身一礼道:“陛下,以左丞相的法子,恐怕招不到多少男丁啊!”

“哦!赵爱卿是何意?”庞隆挑眉道。

“幽州战火连烧半年,这难民一路被驱赶到了冀州,陛下想想,沿途他们有温饱的机会吗?如此别说半年,就是一二月,也要把一个精壮大汉,活生生饿成皮包骨啊!”

庞隆眉头一皱,赵立廉的话绝不会假,可是如此一来,这新兵可就难招收了。

大齐九州,数冀州军最多,足有二十万,其他八州兵力,绝对不能超过十万,当然,除了豫州京都,汴梁城外的御林军。而现在看梁州、荆州和扬州的兵力,可远远不止十万啊,他们的地界这几年没有大天灾,地里丰收充足,百姓安家乐业,这曾经是好事,可突然打起仗来,就让朝廷头疼了,因为他们有了充足的粮草,能广招男丁补充兵力,让大齐的天下,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中。

“现如今,只有加强征粮,把那些囤积粮食,想发国难财的奸商一网打尽!”尹鸿启奏道。

尹鸿说来轻巧,可是庞隆也有顾虑啊,谋反的三州军粮草充足,而反观冀州,因为幽州三百多万难民的陆续进入,朝廷为了养活他们,已经耗费了大量的军用粮草,现在虽然不断从冀州富商们手里征粮,可是却一直不敢加大力度,否则这些人心有不满,举家迁移,投靠了谋反势力,甚至北蒙的话,那大齐可真要完了。

正在庞隆愁眉不展,文武百官交头接耳时,百官队形的末端,一个青年走出一步,身施一礼道:“陛下,微臣启奏,微臣认为,对待百姓,我等应当以情动之,以礼待之,相信大齐,相信大齐的子民还有一颗爱国之心!只要他们每人肯伸出援手,和朝廷齐心协力,不难渡过眼前困境啊!”

“嗯!”

满朝文武听到这话,顿时都将目光扫向后面,待看清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后,不少人立即撇撇嘴,一脸的不屑。

庞隆双眉一挑,仔细的看了青年几眼,才认出,这是去年的新科状元文天祥!

“文爱卿之言,深得朕意,倘若这件事情交于你来协商,不知文爱卿有几成把握说服豫、冀两州的百姓?”

这庞隆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这是要放手给文天祥干啊,倘若文天祥把这事情处理好了,那么真可谓是前程似锦啊!

洞察了这一切的百官们,不少人都一脸羡慕的望向文天祥,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心生嫉妒,暗自讽刺他一个毛头孩子,能干什么!

“微臣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