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三分利,自已不能白吃了这个亏。
朱常洛正在文华殿温书,面前的桌子上有论语、中庸、大学、也有左传、吕氏春秋,读书是个慢工细活,非是一朝一夕能够一蹴而就。别看董其昌人品不咋地,但是论起教书确是有一套,发现朱常洛底子薄、基础差,已是教不可教的人材时,干脆的撇去那些四书五经一概不看,每天只是讲故事,从春秋战国讲到三国演义,从三皇五帝讲到唐宗宋祖,总之一切的主题都紧围着帝王心术,治国安邦四个字。
今天朱常洛聚精会神的正在抄名贤集,名贤集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分有四言集、五言集和六言集,其中言简意赅,洞察世事,启人心智。
耳边传来脚步声响,朱常洛头也不抬,以为是小福子进来侍茶,便随口道:“且放下,我一会再用。”
“殿下天纵睿智,如此用功读书,皇上若是得知,必定圣心甚慰。”
朱常洛愕然住了笔,抬起头来时只见一张堪比黄锦招牌状的笑脸现在自已面前。
“老师来了,快请坐。”
态度决定一切,就这一句老师,沈一贯心里瞬间热乎乎的。
随手拿过名贤集,不由得沉吟一下:“董其昌学问是好的,不过这些日子他就教殿下读这个?”
朱常洛淡淡一笑:“董师傅要我先读大学,次读论语,这两部学完后,定了根基后再读孟子,观其发越,最后读中庸,求其精妙:至于这本名贤集,其中综和古人先贤微言大义,蕴含至理,直白入心,我读着很受启发。”
在朱常洛灿烂和熙的笑容底下,沈一贯觉得自已心底那点想法就象见不得阳光的灰,于是莫名有点心虚。
“老师身为内阁首辅,每日公文累牍,劳形伤神,今天怎么会忙里偷闲到这里来?”
看着对方晶莹剔透的眼眸,沈一贯颇为踌躇,抬眼见四下无人,确实是个说话的最好时候。
忽然灵机一动,随手拿起那本名贤集,随手翻过几页,指着上边一句问道:“老臣敢问殿下,这几句何解?”
朱常洛凝神一看,老竹枯藤的一样的手正指着一行字……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