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晋江独家

可崔建华说:“爸,妈,那是奋斗的地方,我要重新开始。”

“好,建华,爸爸妈妈不拦着你,可你一定要吸取教训,好好努力!”

崔旅长和余大姐既欣慰,又有点伤感。

建华长大了,明白事理了,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这几年出风头,得罪了不少人,弄得院里没人跟她说话,灰溜溜的。

现在好了,终于振作起来了。

章小叶听到消息,有点不敢相信。

崔建华真得醒悟了?还是去搞投机?要说,“三线建设”开展数年,已颇具规模。这时候报名参加,跟摘取胜利果实差不多。

当然,这是崔建华的选择,跟她没什么关系。不管是她还是林济民,都埋头钻研业务,从未想过投机取巧。

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吧?

不同的选择,会走上不同的道路,也会拥有不同的人生。

“国庆节”过后。

崔建华和乔海宇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余大姐揪着心,找陈水秀说话儿。

“建华二十四了,该找对象了,本来想在部队上找一个,可看来看去没有合适的。这一走,就更没指望了……”

“大姐,不要着急……”

“哎,你不知道建华眼界高,一般人瞧不上……”

余大姐叹了口气。

陈水秀想宽慰一下,就说:“大姐,上次来的那个男青年蛮不错的,个子高高的,模样周正,说话也和气……”

“哦,那是乔海宇,建华的大学同学……”

说到乔海宇,余大姐也有点动心。

“听建华说,海宇去那边又升了一级,是处级干部了,可建华一捋到底,还是个科员……”

“大姐,建华还年轻,慢慢来……”

陈水秀为崔建华感到惋惜。那么聪明的姑娘,模样也好,就是心术不正,弄得大院里没人敢接触,婚姻大事都快耽搁了。

陈水秀操着心,见了叶子就打听起来。

“叶子,你认得乔海宇不?人品咋样啊?”

章小叶一听,就明白了。

“妈,您操啥心呢?乔海宇喜欢崔建华,等了她好多年……”

“哦……”陈水秀恍然大悟。

原来,根子还在崔建华身上。这闺女就不能安生一点?甭再让家长操心了。

说到操心,陈水秀就叨叨开了。

“叶子,你大娘来信了,说啥时候带济民回去看看?”

“妈,单位里忙,哪有空啊?”

章小叶嘴上说着没空,可心早就飞回了老家。

上山下乡开始了。

公社办了知青点,都是城里来的学生。按照国家政策,高中毕业就要去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表现得好就能招工进城,还能推荐上大学。

去年,大娘退休了,继涵顶替上岗。他初中毕业正赶上运动,高中也耽误了。大学不再招生,有个正经工作比什么都好。

大娘退休后,就在老家照顾爷爷和太爷爷。

爷爷今年七十整,还喜欢下地干农活儿。赶上队里开会,请他上台发言,就摆摆手说:“呃,俺都一把年纪了,腿都迈不动了,讲啥话啊?”

爷爷行事低调,生怕给家里抹黑。还捎口信说:“小叶子啊,要好好工作,不要挂念家里。俺跟你太爷爷都好,能吃能喝的……”

说到太爷爷,更得夸一声。

老爷子今年八十七,身子骨还硬朗。整天拄着拐棍晃来晃去的,还逢人就夸:“社会主义好啊!要是搁在解放前,俺这把老骨头早就入土了……”

这话的确不假。

解放后,国民人均寿命从三十来岁,一下提高到了五十多岁。生活安定是一方面,卫生水平更是提高了不少。尤其是农村,每个大队都有赤脚医生,基本上做了全民医疗。

当然,跟后世比起来,还要继续努力。

作者有话要说:这篇文快完了,先有个思想准备哦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