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似乎已经完全不同了,当方云把地图,甚至把一些初步探明的情况告诉大家之后,大家对域外私有制非常的感兴趣。
尤其根据最新规定,新占领土地的百姓,有一个月的‘归化期’。在这个期限内,对方愿意归化,那么必须要以‘准汉民’的身份对待,汉化完毕就能获得‘汉民’身份。而那些不愿意归化的,一个月后被抓到的,将被贬为奴隶。
这个命令就意味着捕奴的合法化,不过真要算起来,早些时候方云就已经和士燮进行这种‘劳务交易’,所以也并非什么奇怪的事情。
如今这年头,汉人的工钱在不断提升,不少工坊和矿场的老板,也迫切希望能降低成本。显然,奴隶是最好的替代品,哪怕效率有所下降也无所谓,毕竟不需要支付工钱。
这个法令不仅仅是针对域外,甚至扬州、西南蛮和五溪蛮等蛮人都有效,北方的鲜卑、乌桓和羌人等更在此列。不过法令最终会在年终大朝会上宣布,如今不过是提出议程。
这项法律当即通过,剩下就是完善的问题,期间方云选定了交州作为试验点,半年时间内,针对已经勘探出来的,和新勘探出来的部落和蛮族,推行这道法令。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要么归化,要么永世当奴隶!”
人手有了,再加上随着农业新计划实施完毕,全国的粮食都不会存在问题。同时还有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作为补充,棉花这样的作物进行御寒,就算身处北方这种荒凉的地方,又或者西北这种干旱的地方,活下去应该都不成问题。
西北的确没什么适合耕种的地方,但矿产却也有不少。这些矿产都是无主之物,勘查出来后西域都护戏志才宣布招标,顿时也吸引了不少中原的商人前去开采。
这些商人带去了不少的劳工,甚至是奴隶。他们开采矿石,然后就有另外的商人提供伙食和住宿,甚至一些基础的服务。在戏志才的安排下,一片的矿场周围开始出现定居点,开始出现耕地,开始出现政府,然后一座城镇的雏形开始在这里形成。
西北就这样被戏志才开发起来,再加上在中原地区源源运来的粮食和其他商品,使得不少文武都看到了,域外私有制的前景。
远离华夏就远离华夏吧,哪怕是在域外,好歹也是一个有封地的爵爷,总比呆在华夏本土,担心自己的宅邸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政府给收回去来的好些。
这也是方云希望看到的,这些世家陆陆续续朝着域外迁移,那么本土的无产阶级和小地主们就有了活路。到时候当他们也成为了大地主,一个新的世家就已经形成,到时候他们也会在国外有属于他们家族的封地,到时候新一轮的迁移又会进行。
如此反复,全世界各地都将是华夏权贵的封地,这些新增领土也不至于因为无人治理,而最终又便宜了外国人,方云及其后裔也能在幕后牟利。
士燮对于‘归化令’并没有任何反感,甚至也是支持这项法律的推行。教化之功对于文人来说,不管是不是儒家子弟都非常乐意去做的。
至于那些不服王道的存在,贬为奴隶他觉得也非常合理!甚至推荐了五溪蛮王沙摩柯出面协助,帮助方云对交州实验‘归化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