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一直等在外殿,他虽然是即将即位的皇帝的亲舅舅,但未经召唤,也是不能进入内殿的。
王平安弯着腰走到长孙无忌的身边,凑近他的耳朵,小声道:“长孙大人,可否移步,咱们进内殿去,谈谈高句丽的事,好吧?”
长孙无忌嗯了声,道:“正该如此。其实老夫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可太子一直还迷……一直悲伤过度,所以这事便搁置了。”他站起身来,冲着几位老友一挥手。
褚遂良和房玄龄,还有马周一起站起身来,跟着王平安便往内殿走。那些卫府的大将军们见状,便都明白是要商量高句丽的事情了,可王平安没叫他们,长孙无忌又没暗示,所以他们也没法跟着进去,只能继续在外面等着。
事实上,王平安只叫了长孙无忌,并没叫别人,可一群宰相要进去,他总不能拦着!
进了内殿,长孙无忌又一挥手,除了史忠臣远远地蜷缩在柱下之外,他把里面的内侍都打发出去。看了一眼史忠臣,长孙无忌心中叹气,史忠臣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如同老了二十几岁一样,已然和风烛残年的老者再无区别,估计着他的日子也不远了!
众人围在李治的身边,王平安小声道:“殿下,人都来了,咱们议事吧!”
李治看了眼宰相们,又看向父皇的灵柩,心想:“就在这里议事?不太妥当吧!”
长孙无忌知他心中所想,道:“这是先帝临大行前交待的事情,不必忌讳,在先帝的灵前商议此事,正可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李治这才点头,却道:“可孤现在心中烦乱,拿不出主意来,你们先议吧,议出了结果,告诉孤一声就成了!”说着,他拿起一把纸,放入面前的火盆里,给父皇烧纸。
宰相们都知道这位未来的皇帝,是个啥主意也拿不出的人物,和刚刚驾崩的先帝正好相反。不过,给越厉害的皇帝当臣子越难,而给懦弱无能的皇帝当臣子,却要简单得多。李治啥主意也拿不出,对宰相们来讲,也算是好事一桩。
长孙无忌对王平安道:“高句丽联合百济攻打新罗,这个战报,无病你可知道?”
王平安啊了声,摇头道:“还不知道,我只知道李恪在营州招募了不少的郡兵,而丁壮却全是高句丽人,估计着高句丽是想浑水摸鱼吧!”
褚遂良哼了声,道:“他们想得倒美,我大唐堂堂天朝,岂会因这种小事而发生动乱,就算要打内战,也容不得他们高句丽插手!”
房玄龄却道:“说这些意气之话,有何用处?还是赶紧商量一下该怎么对付高句丽吧!”
长孙无忌看向王平安,道:“先帝大行之前,曾和老夫说过,一旦等新罗支持不住了,便要发兵征讨高句丽,行围魏救赵之计,先破营州,然后攻打辽东城,高句丽自然也就得从新罗退兵,这样新罗独自对付百济,打败百济还是不困难的。无病你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