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送来的告急奏章上说高句丽派兵东进,攻占了新罗的两个城,而新罗派兵拒敌,正在和高句丽兵大战之际,百济却发兵相助高句丽,派兵狠狠咬了新罗一口,导致新罗两面受敌,两面均战败。
长孙无忌道:“皇上,高句丽和百济交好,每当我中原对高句丽用兵时,百济总要从中搀和,以至于高句丽进可攻,退可守,总有回旋余地。老臣以为,应加大对新罗的支持,让新罗去拖住百济,使之无法支援高句丽,这样我大唐才可专心对付高句丽,灭此粪土之国。”
李世民点头道:“这个是当然的,但却也不急,让新罗先和百济高句丽打一打,等打不动时,咱们再派援兵不迟。”
长孙无忌笑道:“皇上圣明,正该如此。说不定不用派兵相助,几场仗打下去,高句丽和百济就会退兵呢,新罗兵还是很能打的,再说如果真的攻到了他们的国都,那还不得拼死抵抗么,一场战事拖个两三个月,很正常的。”
李世民道:“可不是么,我们等着,等到新罗再也支撑不下去时,行围魏救赵之策,从辽东进攻高句丽,高句丽只能从新罗退兵,而新罗对付一个百济,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百济区区小国,不足挂齿。”
长孙无忌点头道:“皇上,您说得太对了,只有这些番邦弱了,才会对我大唐依附得紧密些,如果一旦强了,那麻烦事就多了,如果新罗一直强盛下去,谁知以后会怎么样呢,不可不防。”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是老谋深算之人,他们还真的预料对了,当新罗强大之后,还真的起了妖娥子,但很快便被唐军给镇压了下去,这是后话。
李世民道:“这事不急,等等再说。恪儿那孩子去了营州,一直没有消息回来,他在营州可好,无忌你有他的消息吗,怎地这么久了,这孩子也不写个奏章回来。”
长孙无忌心想:“关于他的消息,怕是过不了几天就能送进京来,但肯定不是好消息。”他道:“没有,吴王去了营州,便如飞鸟入林,杳无音信了。”
李世民摆手道:“无忌,你怎么如此形容,恪儿就算再不懂事,也不可能有什么特别的举动的,可能是刚到营州,诸事繁多,没来得及写奏章吧。你派人催一催就好,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困难,该帮就要帮,他是你的外甥,你们当和睦相处,让朕省些心。”
“是,皇上说得是,老臣的心胸有些狭窄了。”长孙无忌道,可顿了顿,他又道:“但老臣一直以为,让吴王去营州牵制高句丽,并非是最佳人选,高句丽人阴险狡诈,说不定会对吴王做些什么的。”
李世民皱眉道:“你是说刺杀?这倒是有可能。这样吧,你从京里挑一支卫府劲旅,派去营州保护恪儿,但人数不要太多,以免引起高句丽的恐慌,早早结束对新罗的战事,那样就不好了。”
他既怕儿子在营州有失,又不想让高句丽在对新罗的战争中受损太小,诚不愿战争早早的结束,相反打得时间越久越好,越久对大唐越有利。
长孙无忌答应一声,道:“老臣这便去选派兵将,几天后就能启程。皇上,您看四百人的一个团够不够?”
李世民想了想,道:“翻番吧,派一千人过去,要都是强兵猛将才好,只有这样的兵将去保护恪儿,朕才能放心啊!”
长孙无忌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皇上对吴王的爱护,当真让老臣感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