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页

王平安跟着大喊:“太子殿下定会为皇上献出一份让天下百姓都满意的考卷!”

大臣们连忙起身,一起跪倒,齐声道:“太子殿下必不负众望!”

李世民嗯了声,道:“如此,那各省宰相,便也随朕去骊山吧,只留太子一人镇守长安,这样才能看出他的本事!”

“皇上英明!”大臣们又齐声高呼。

骊山离此又不远,长安这里发生什么事,每日快马传送奏章公文,根本耽误不了什么事。事实上,就是皇帝考太子,考给天下百姓看,然后皇帝自己替太子答卷……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爹当成这样,也真是够累的了!

皇帝成功地找到了去享乐的理由,而太子也能“锻炼”一下自己了。李治心中着实欢喜,他对于权力,没有什么太强烈的渴望,但对于武媚娘,他的渴望却是很大的。一想到能和武媚娘鸳梦重温,他立时就热血沸腾了。

王平安看着李治,心想:“太子殿下,你可悠着点儿。自己留在京里,可千万保重,别把自己的身子给搞坏了。还有,等我回来时,你可别把武媚娘的肚子给弄大了,万一弄出来个小治治,我可帮不了你了,你自己找地方哭去吧!”

第五百六十三章 科考大改革家

宴会之上,再次响起歌功颂德的马屁声。李世民又坐了一会儿,身感疲惫,起身离席,回了甘露殿,大臣们便也散了,各自下去,与民同乐,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唐代的上元节灯会比较短,只有三天,不象宋代那样有五天,明代十天,而清代也有四五天。三天灯会,一晃即过,彩灯一收,新年便算是过完了。

新年一过,即刻开科。唐朝的科考和以后朝代的不同,以后各朝各代都已然形成了惯例,何时开考,何时结束,都是有固定日子的。

唐朝的科考不定时,但有个原则就是不耽误民间生产,士子们为了应试,提前来长安,那是士子们自己的事情,朝廷并不提倡早来,而且放榜的时间也快,十数日就能放出杂科的榜来,进士科虽慢,但有二十来天,也就差不多了。如此迅速,是怕耽误了农活,有些士子是农耕之家,早考完早回去,不至于耽误了家里的农活。

农耕社会,当然要以农为本。士子们考中了就留下当官,考不中赶紧回家种地去,来科再考。

上元节一过,只隔一天,尚书省便下令开科。此次科考,考场设在御史府,由专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严格来讲,考功员外郎才是占主要地位的主考官,但他们身份太低,干的是辛苦活,士子们考中后,却不必感谢他们。

由于是不糊名考试,所以考功员外郎很容易作弊。象褚遂良和王平安这样的主考官,他们批卷子实际上都算是复试了,得先由考功员外郎们把考卷先过一遍。

考功员外郎发现某张卷子上如果字迹潦草,而且有涂抹的地方,那直接落卷,王平安他们是看不到这份卷子的。如此,考功员外郎们有时会把卷子故意弄脏,让士子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