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校尉和手下士兵,看着满满一筐的,金灿灿的铜钱,嘴都笑合不拢了。临河校尉把事情一说,士兵们先是大喜,随后又埋怨起来,既然那位王侯爷大方到没边儿,就应该把兵丁人数多说些,说成五百,那时赏钱岂不更多。
听了手下的话,临河校尉也有些后悔,他也没想过王平安竟会如此大方,后悔也来不及了。
突厥人立好营帐,煮粥吃饭之后,便进帐睡了,只留下往日三成的哨兵。
前半夜无话,待后半夜时,边墙的城门打开一条小缝,一骑快马飞驰而出,奔上了河面,向突厥人的营地疯狂地跑来!
马上骑士狠抽战马,嘴里用突厥话大声叫喊,似乎很是焦急。
距离太远,哨兵们听不清这人叫的什么,一个哨兵奔回营地,另几人则迎了上去!
一哨兵用突厥话叫道:“喂,你是谁?”
战马奔得极快,这人已跑到葫芦河的中间,他叫道:“我叫阿史那奇钵儿,要见我恩师,我恩师是王平安!”
第四百四十六章 这个继父不能要
迎上去的哨兵心想:“阿史那奇钵儿,这是谁啊?不过姓阿史那,那便应该是王族了,还叫王平安为恩师,那……应该是自己人吧!”
突厥人称呼别人的习惯和中原大不相同,中原人不称长辈的名讳,甚至同辈的也不会直接叫名字,而突厥人除了父亲和母亲之外,就算是称呼汗王,也会直呼姓名的,顶多在名字的后面加个汗字,比如说平安汗!
所以来人直呼王平安的姓名,并没有不敬的意思,而哨兵们也都是突厥人,同样不在乎,要换了唐兵放哨,又不认识阿史那奇钵儿的,听他叫出王平安的名字来,怕早就把箭射过去了!
来人飞马过了葫芦河,勒住战马,叫道:“我要见王平安,我要见王平安!”说话声又快又急,语气里还带着哭腔,似乎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似的。
哨兵拉住他的马头,道:“别慌别慌,有话慢慢说。你是谁,为什么大半夜的要见平安汗?”
哨兵们见来人是个小孩子,年纪不大,身穿羊皮袄,羊皮袄已有破损,但胯下的战马却是一等一的良驹,想必这小孩子是有些身份的。
来人正是阿史那奇钵儿,他早就得到了消息,说王平安要来,本来他打算迎接出一百里的,可古蓝田却不允许,不许他进入玉门关内,并且说如果他擅自离开部落,那粮草就不给了,他那么想见王平安,粮草就找王平安解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