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想:“王平安是个好孩子,可要让他以后能继续做好孩子,就得压一压他了,否则侍宠而骄,后患无穷啊!”
他要压一压王平安,自然先打发走了李治,正想着怎么压王平安呢,长孙无忌他们便来了!
老战友见面,自然是有啥说啥,李世民把自己病情,含糊地说了一下,就说后宫之中嫔妃众多,而自己又想再多些子嗣什么的,耕耘过度,以至锄头不堪重负。
对封建王朝的帝王来讲,儿孙越多越好,这是无可厚非的,皇帝亲口这般解释,大臣们谁要是再问,谁就是欠修理了,就连长孙无忌都不敢多问。
之后,李世民把话锋一转,说到李治误敲景阳钟,而王平安主动去承担责任的事。这事只能小范围知道,不能让别的大臣也知道,能盖住就得盖住。
长孙无忌忙说了北斗七星的事,李世民点头赞同,这个理由找得好。但又说到王平安说宫里闹刺客的事,李世民这回不再说好了!
李世民道:“这个王平安,做事太过糊涂,怎么就没有无忌你的本事,以北斗七星为理由呢!”
褚遂良道:“生姜还是老得辣,王平安确是嫩了些,磨练之后,便会好了!”他欠王平安的人情,自然这时要说好话,想劝皇帝将王平安的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长孙无忌也欠着王平安的人情呢,他便道:“皇上是想磨练一下王平安?”到底是从小长到大的哥们儿,皇上一露口风,他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房玄龄和马周自然也都明白,皇上要使用帝王之术了!
打压一下,日后要重要的大臣,有种很常规的手段。比如皇帝在发现某个大臣,他现在用不着,但以后儿子会用得着,但又怕儿子无恩于此人,驾驭不住,怎么办呢?老皇帝出手,将这人发下大牢,一直关着,关到新君登基。
新君“偶尔”想起了这个大臣,虽然这个大臣很“没用”,有他也行,没他也可以,但放出来吧,让他有点活干,也免得在牢里白吃饭。
大臣被放出来后,自然感谢新君,多亏了陛下您啊,你要是想不起来我,我还得在里面吃牢饭呢!如此一来,老皇帝施威,新皇帝施恩,这个大臣就老实了,乖乖地给新皇帝卖命!
很多皇帝用过这招,李世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远的不说,近的清朝的康熙皇帝,关大臣关的,差点让人以为老皇帝疯了!
马周皱眉道:“皇上,王平安已经去大理寺领罪了,关他是没问题的,但理由得找啊,他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过错,关久了怕是不妥,会引起某些有心人猜测的,他是太子宠臣,怕会有人拿这件事做文章!”
长孙无忌等人一起点头,太子的宠臣被关,怕是别人会以为太子失宠了,以为又要废太子,那时麻烦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