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

在古代,出本医书太难了,各方面因素都要考虑到!以王平安不到二十的年纪,如果他真的出了一本医书,非得半路夭折不可,就算是这本医书最后被认可,但也肯定是王平安死后百八十年的事了,经过时间的洗礼,由后人去认可他!

王平安要想出医书,在现阶段只有一种可以推广的办法,即他成了太医署里的最高长官太医令,自己编书,自己审核,然后用行政命令,刊印全国。只有通过这种国家力量,才能让他的书得到认可,从而普及。

以他现在的身份,要是出医书,那不是扬名,那找挨骂呢,医书一出,就得有无数的人登门“拜访”,和他无休无止的辩证,从他十七岁一直辩证到七十岁,中间都不带有停歇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只凭着一腔热血去办事,那是不行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殷九乘他们只从经济方面去考虑,却没想过医生本身,这点是不够的!

王平安要出医书,也成,可以,但必须是前人没出过的医书种类,使得其他医生无法与他辩论,只能承认他的著作!

开山鼻祖,是无需在意别人意见的,吾即巅峰,尔等皆在吾之脚下,但能有这种气势的,也仅限于开山鼻祖!

王平安又敲了敲那盘香椿炒鸡蛋,笑道:“你们呀,都没认真听我说话,我几时说过不想出医书了?但出哪种医书,却尚须好好想想,我可不是仲景先师,更不是孙真人那样的神仙人物,如要出医书,现在这年纪可不能出常规的,得另辟蹊径!”

顿了顿,他道:“我打算出本药膳的,药治不如食治,以前虽然有医书写过相关内容,却都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论证,我打算写一本专门说食疗的医书,别人没有写过,就让我来开这个头吧!”

众人的眼睛一起看向那盘香椿炒鸡蛋,这玩意儿也能写到书里去,路边摊的货色啊!这年代的人,还不明白食疗的重要性,当然如果真的明白,专门的医书就会铺天盖地而来,也轮不到王平安开这个头了!

药治不如食治,这个观点是谁提出来的?

巧了,正是和王平安同时代的人,药王孙思邈提出来的。《千金要方》里明确记载: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观点明确,食疗先与药疗,食疗不行了,才好用药。

第一本专门论述食疗的书是哪本?是《食疗本草》。

这本书是谁写的?

更巧了,和孙思邈还有关系,是他的弟子写的!

可这一切巧都不叫巧,真正巧的是——王平安比他们提前提出了这个观点,并打算出书了!

就早了这么一丁点儿的时间,他立马就成了食疗界的开山鼻祖,而食疗又的的确确是医术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