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看着很普通的陈璞,突然爆发出来惊人的魄力。穿上特制的唐装后,整个人变得高调无比。任何事情以前都是大家表态,民主为主。现在反过来了,说个三五句,就拍板干了。胆子越来越大,反正大家都这么理解。
一次例会之后,陈璞当着众人表示:“我们要修的铁路,不仅仅是一条通往盐湖城的铁路,而是一条通往北美东海岸的铁路。没有这种觉悟,就不是合格的铁路员工。”这时候,陈璞内心的真实野心才算暴露在众人的面前,真的可以做到么?有人提出质疑的时候,陈璞毫不犹豫的回答:“大明和欧洲各国,必有一战。”
戴志远的动作一点都不慢,从护路队挑选五百多人的老兵和退役军官后,北美陆军第二、三两个步兵师的组建工作非常的快。本来就在组建当中的第二师,在一个月后就完成了。然后直接叫来陈璞道:“这个步兵师先上了,你们的人跟着往前修就行。”
陈璞还有点疑问:“土著怎么办?”戴志远霸气的一挥手:“铁路沿线二十公里范围的土著,必须服从也必须纳入大明北美行政区的体系,接受服从我们的管理。大明给他们带来了文明,他们必须做出回报。如果有部落不肯就范,那就等着灭亡吧,铁路上的奴工,军队包了。”一番杀气腾腾的话说完,沿途几十万土著的命运注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那一套以和为主,打击为辅的手段,在戴志远看来,已经不适用了,或者说他已经失去耐心了。
第八百七十五章 筑路(六)
北美要发展,离不开资本。在就是北美铁路公司的底气所在,八百万元的投入,满世界你都找不到这么大一笔投资。但是铁路集团就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可见家底之厚。还没等国会就北美增加地方军队编制的问题审议通过呢,铁路集团的大动作又出来了。
这一次更凶残,拉上辽东重工在内的八个公司,一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各公司在北美的投资计划。钢铁、造船、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进行全面的布局,要把北美打造成第二个辽东的口号都喊出来了。
这些大企业,一向都是国内投资的风向标。北美那个地方有啥可贪图的?除了地方大一点,是不是值得投资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金山的繁华是因为发现了金矿,现在这些大企业一窝蜂的都去了,目的何在?什么原因谁也分析不出来,但是这帮孙子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各种猜测的文章都出来了,写什么的都有。甚至连发现北美土著的宝藏说都被写的跟真的一样。
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陈燮给这些大集团的负责人发了一份电报,告诉他们大举进军北美是国家的战略方向。并且重点强调,北美这个地方,发展工业需要的任何资源都有。甚至很露骨的表示,国家不能做的事情,资本可以去做,只要做出样子来,国家就认账。
而且再三强调了一点,北美人少地多,不像印度,地方虽然大,但是人口也不少。
内阁很快就对北美的政策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地方太大,一个总督府管不过来,另设洛杉矶总督。其次是北美兵力不足以控制那么大的地区,这一条颇有争议,但是在国会辩论的时候,某议员跳出来叫嚣,“从南京到广东,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你能顾的过来么?”就这一句话,谁都没法反驳。对啊,人家北美就是大。于是这条也过来,最后一条比较凶残,大意是这样的。据调查,北美土地适合种棉花,未来将大力发展种植园经济,为此推出一项政策,北美土地售价最低只要二元,最高五元,单位为亩。而且确定移民之后,该分的地一分不少。当然了,要买地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北美户籍。
第二天报纸登出消息后,东南沿海各省沸腾了。南方缺什么?土地!缺到什么程度呢?因为纺织业的高速发展,整个东南的粮食缺口巨大,每年大量从暹罗等地进口稻米。什么湖广熟,天下足都是屁话。大明本土人口,现在已经超过了三亿,算上朝鲜、日本等海外领地,人口已经超过了五亿。大明土地的价格,以江南为例子,每亩地都涨到二十五元一亩了,就这还是最低价。土地涨价的原因何在?一个是高附加值的种植产业,一个是工业用地的增加。
还有就是海外领地的土地,其实也是紧巴巴的,朝鲜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土地就没有够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粮食缺口同样也是存在的。
北美土地如此低价,跟白送有什么区别?而且这一新政策,不仅仅是针对大明本土的,同时涵盖了朝鲜和日本两个新的省。这一家伙闹腾起来,整个大明的领地内到处都是准备打包去北美的人。这么便宜的土地,去慢了买不到了。也有议员就新政策表示了担忧,认为大量的人口移民,会导致大明本土的人口减少,影响工商业的发展。但是这个提议,就像一个肥皂泡,风一吹就消失了,没人在意。大海无数波浪中的一朵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