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页

此时此刻,卫学彦终于明白了他要做的事情。

没等培训结束,卫学彦就把通过军工得来的田地卖掉,又从家里借了二百两银子,然后在义州采购了一批刀剑,搭乘一艘商船,前往了朝鲜。

张恪对于普通刀剑,长枪,弓箭一类的武器并不禁止,百姓可以随意佩戴,一些猎户,甚至靠近草原的住户是可以购买火绳枪的,此举也是为了提高民众的尚武精神。

卫学彦带着第一批武器。到了朝鲜,出乎他的预料,朝鲜对这些格外推崇。

大量的文武官员,甚至是读书的士子都来购买。

原因很简单,他们知道义州兵消灭了穷凶极恶的建奴,已经把义州兵当成了天兵天将,天兵天将用的神兵利器,哪能不受推崇。就算是随身佩戴也是好的。

第一次贸易就迎来了出乎预料的成功,卫学彦足足赚了三千两银子,甚至比起老爹几年辛苦积攒的家底儿还要多好几倍!

他倍受鼓舞。从此之后,穿梭在朝鲜和倭国之间,大肆买卖武器,从最初的冷兵器,发展到了后来,甚至出售火绳枪,还有一些火炮。

难道他不担心这么干会产生资敌的效果,会被请去喝茶吗?卫学彦一点不担心,事实上他们进行的军火贸易后面都是义州兵在支持。

若是不然。他们也没法弄到那么多火器。

大肆进行军火贸易,其实是张恪吸取后世经验的措施。

有人担心把武器卖出去,就会被别人偷学技术。不过张恪清楚,只要有心。就算封锁也没有什么作用。

相反,把一些落后的武器抛售出去,换来丰厚的利润,就能够滋养军工系统。生产出技术更先进的武器。

而且军火贸易还能左右一国的局势,操控势力的消长,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最要紧的一点。张恪拥有自信,就算让周边的国家学,他们也仅能得到一点皮毛,根本构不成威胁。

没有几年的时间,卫学彦不光积攒了上百万两的家产,而且还成了不少达官显贵争相巴结的对象。从朝鲜到倭国,还有草原部落,甚至他都把生意做到了林丹汗的头上。

随着流寇势力越来越大,他们也成为了卫学彦的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