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之前因为吏部尚书告老还乡去了,原吏部右侍郎被委以重任,继任吏部尚书,右侍郎一职便空了出来。

这空出来的侍郎一职,被好多人盯着。

除了吏部右侍郎一职,六部中,还有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也都空着,或是在位者年纪一大把,明显干不了几年的。各方势力都想往这些位置上填上自己人,奈何康泰帝一直压着这事儿。

谁能想到,太子一上位,第一把火就是把早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苏瑾塞到吏部右侍郎上去。这让很多人面面相觑之余也明白,康泰帝一直把那些重要的位子空着,明显就是准备给继任者拢络人心用的,朝臣们再如何不满,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如今康泰帝虽然还在,却已经几乎起不来床了,存活的成年皇子,也只剩下这位硕果仅存的了,只要康泰帝还想让大周朝的皇姓是司徒,就不会让司徒旭步上义忠亲王的老路。

太子监国时,用自己人不是很正常的事么?

也就是他家苏先生了,和太子的关系即融洽又暧昧,在所有人都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一入朝堂,就白捡了一个好工作。贾琏很替自家师父高兴。

*

翻过年来,贾琏已经十岁,新皇登基,为了择选人才,当今下令开了恩科,各地举子齐聚京城。

两位先生在考较了贾琏的课业后,觉得他已经可以下场参加童生试了,便让贾赦打发了贾琏南下金陵。

一个是在官场上混过几年的老油条,一个是江南世家大族苏家嫡支的少爷,两位先生的眼光自然不是盖的,自然看出来自家小徒弟,是有大才的,再加上之前高产粮种的功绩,即使贾琏不参加科举,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就这么混吃等死,一辈子当个纨绔子弟,也是不会有人管他的。

只是,身为贾琏的师父,磕过头,喝过徒弟茶的那种,如何愿意看着自家小弟子如此的不思进取呢?自然是要尽心尽力的替小徒弟谋划不是?

为了让贾琏能真正的步入仕途,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贾琏从科举进身。而童生试,就是这场科举的起、点,这一趟金陵之行,贾琏势在必行。

对于这次的金陵之行,贾琏颇为期待,毕竟前世时,他只是一个宅男,别说是出外旅游了,有时候连多走一步路都懒得,想看哪里的风景,电视电脑上,想看就能看到,还不用和游客们人挤挤,不要太完美。

美景什么的,他并不怎么稀罕。

然而,来到红楼世界十年了,他竟变成了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世家公子。所谓静极思动,偶尔出去走一走,也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贾琏掐指一算,好家伙,大概率那位含玉而生的贾家凤凰蛋贾宝玉,怕是要出来了。嗯,临走之前,他还是先给自家爹爹和师父打打预防针吧。别到时候被贾宝玉那神奇的出场方式给弄得手忙脚乱了。

对了,还得先和当今通个气,让他老人家派人时刻注意下王夫人,看看贾宝玉那块玉,真的就是自身带来的,还是某些人,人为弄出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求评论哟(づ ̄3 ̄)づ╭?~

谢谢“美女二分之一”灌溉的营养液+22019-12-23 13:16:03(づ ̄3 ̄)づ╭?~

第31章

【金陵啊……好美的名字,我发现,古代每个地方的名字都很好听的呢。】

【不只是地名好听好不?人们取的名字也好听,好有意境哦。】

【我不明白,为什么小主播考个试,还要千里迢迢的去那什么金陵去考呢?就在京城考试不行么?】

【对对对,这个问题也是我想问的,为什么呢?】

【贾琏:这个嘛,说起来就话长了,等路上的时候,我再给大伙儿仔细的解释一下为什么吧。】

……

直播间的观众们很想现在就听听小主播的解释,可惜大伙儿眼看着贾琏为了这次南行,忙得脚不沾地,实在没有时间和他们说这些,便也就歇了这份心思,耐心的等着小主播空闲了再来说这些。

可巧贾珠也是准备在今年参加童生试,二人原是关系极近的堂兄弟,按着贾母和贾政的意思,是想让他二人一同出发,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谁知苏瑾压根不按牌理出牌,自己一手包办了贾琏出行的一切事务,压根就没打算捎带上贾珠,就连同为贾琏师父的杨先生,也插不去手,气得杨先生跳脚不已。

苏瑾替贾琏准备的,是一艘足有三层高的巨大楼船,这位苏先生又是有大靠山的,那楼船的装饰,哪一样不是极精致奢华的?看得人眼都馋了。贾家人也不例外。

贾珠到底只是五品京官的嫡子,别说是楼船了,能有一艘专船接送,已经是贾母心疼这个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