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啊不能完全算为乞丐,有不少都是从外地来的流民。赶上闹饥荒的年景逃难到京城的,尤其是四五年前,之后也就慢慢扎下根了。”
流民?颜家一案也是赶上渠城旱灾,时间也在四五年前。
“原来如此。既然是结伴来的,留下一起搭伙过日子也挺好。”
“是啊。又买不起独立的院子,就只能几家几口的老乡挤着住在一处。”
说着,老人也流露出同情之色来。
见这位婆婆是个健谈的,林娅熙又问,“那他们在镇上一般都做什么工啊?”
“这个老婆子可就不晓得了。我一年到头都在市集上卖小吃,和他们也没多少接触。姑娘真要是想知道,我帮你问问旁边的老刘头。他老家就是渠城的,那里常年旱涝不断。”
听见渠城,林娅熙和杨柳俱是一惊。到了这会,杨柳也明白她与老婆婆闲聊的用意了,因为镇上之人有古怪。
林娅熙看了一眼杨柳,揪住老人才说的最后一句,再次确认。“婆婆是说,渠城一带经常有灾害吗?”
“嗯呢,可不么。你们年纪小,不知道。渠城地处天元国的西北边,真不是个住人的好地方。十年八旱,还有两年不是闹蝗虫,就是上游涨水被淹。
十几年前曾有一场特大旱灾,连着三年一滴水不降。最近十来年没有那么严重了,可小旱也是年年的。”
老人讲得起劲,又见二人听得惊奇,便问道,“姑娘,还去找老刘头不?”
林娅熙脑筋飞转,觉得自己像是捕捉到了什么,一时之间却又很模糊。
“不了,多谢婆婆!我们还得赶在天黑以前进城呢。迟了,城门怕就要关了。”
“诶,那二位姑娘走好啊。”
林娅熙拉起杨柳的袖子,快步就走。
她要来市集转转,不过是被二牛和后来的男人挑起了疑心。走了这一趟,又得了老婆婆的指点,她现在需要静下来思考,将千头万绪都梳理通顺。
张二把车停在了市集的入口边上。正在给马儿喂草料,见两人神色都有些凝重,他迎上来问,
“怎的这么快就出来了?”
杨柳小声回道,“该打听的都打听得差不多了。老四呢?要不要拐回别院后门去接他?”
“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