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被扭住手臂,却并未捆缚。两名兵士强扭着他,将他推到一堆尸体前,其中一人抬脚朝他腿弯上狠狠踹了一下,就在年轻人刚被踹的跪在地上,讨饶的喊声刚刚止住的刹那,另一名兵士放开了他的手臂,一把抽出长剑,双手握着剑柄,趁他还没反应过来拔腿逃走之前,狠狠的朝着他的颈子劈砍了下去。
一股鲜血喷溅起来,那年轻人甚至连声闷哼都没来及发出,颈子就被长剑砍开,身子一歪重重的倒在了地上。
或许是力道没有拿捏准,挥剑劈砍的洛阳军竟是没能将他的头颅劈落,被斩杀的年轻人脑袋与颈子之间还连着一丝皮肉,颈子喷涌着鲜血,被一丝皮肉连着的头颅掉在一旁,尸体竟是要比先前被斩杀的那群乱兵的尸身更是恐怖一些。
年轻人被杀之后,军营外陷入了一片沉寂,除了那些捂着眼睛不敢看血腥场面的妇人和孩子,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在了刚被斩杀的年轻人尸身上。
过了许久,围观的乡民们才有人爆出了一声欢呼,随后更多的人欢呼了起来。
面无表情的看着被斩杀的年轻人尸体,刘辩心内却是颇有几分感慨。此人年岁不大,若非战争,应是正在家中勤恳耕田、刚娶了新妇举家其乐融融的过着日子。
听着乡民们的欢呼,刘辩莫名的感到一阵悲凉。这个年轻人之所以被杀,并非因为他去荼害过乡民,而是他意图在军营中放火,并且引刘辩进入公孙范布下的伏击圈。
乡民们太容易忽悠,刘辩只是带着暗示的将年轻人与袭击村子的乱兵牵扯到一处,刚被斩杀的年轻人,在这群乡民的眼中,就已成了十恶不赦的恶人,竟是没有人为他的死,而产生半点同情。
欢呼的乡民一个个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一双双拳头紧紧的攥着,就好似恨不得再冲上前狠狠的剁那年轻人尸身百刀千刀。
起先只是围观的乡民发出欢呼,到后来竟然连洛阳军的官兵们也跟着喊了起来,“洛阳王万岁”的喊声此起彼伏,欢呼声竟是一浪高过一浪。
“万岁”这两个字,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当时的皇帝窃夺成为专用名词,汉末时期,莫说军队与百姓在遇见值得庆贺的事情会高声欢呼着这两个字,就算是哪个百姓兴致来到,只要他的财力足够,在衣服上绣了条活灵活现的龙,也是无人会加以干预。
汉末时期,儒家思潮还未被扭曲、篡改,阶级性还是相对的宽松。可这一声声万岁听在曾于两千年后生活过的刘辩耳中,却不是那么回事。
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几乎震彻的大地都在抖动,刘辩抬起双手,朝着欢呼的人群虚按了几下,待到人们止住欢呼,他才放开嗓门,向人们喊道:“乡亲们!将士们!我洛阳王,绝不会纵容麾下将士戕害百姓,我洛阳军将士也绝不会向亲如手足的百姓举起屠刀!请乡亲们相信本王,好生回家过日子,种好田,多打粮,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让弘农繁荣兴盛!但有外敌,本王定会引领大军,亲自为乡亲们讨还血债!”
“杀进蓟州!杀进渤海!诛杀公孙瓒!”刘辩的话音才落,一员裨将就举起手臂,高声呐喊了起来。
在场的所有洛阳军全都跟着那裨将呐喊了起来,到了后来,就连围观的乡民们,也都纷纷举起了手臂,齐声呐喊,一时之间,竟是气势如虹、杀意深重!
一场诛杀了数十人的屠杀,使得遭受了袭扰的百姓们恢复了对刘辩的信任。公孙瓒暗中命人做的这一切,不仅没有起到他预想的作用,反而彻底激怒了刘辩,也让整个弘农郡的百姓,对他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