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页

戏志才一直在洛阳,坐镇关东战线。此番,李铮便将法正,派遣到北方军团,辅助白狼,坐镇北方战线。将汉中阎圃,派遣至南方军团,辅助庞德。将益州张松,派遣至西方军团,辅助李罗。

同时,东西南北四方军团各派其余军师两人,余下的,便留在灵州,为中央军团常备军师。

除常备全职军师之外,李铮还下达了兼任军师的命令。

效仿田丰、荀攸和贾诩三人,有谋划能力的政治人才,也可在参谋部挂名军师。比如黄权,比如吴懿,都有这个资格。

虽然说军政分离,但让有军事才能的政治人才挂名一下军师,还是没问题的。毕竟,他们不掌军,只出主意。

再则,这时代的文士,有能耐的,大多数都是文武全才。只是有所偏重而已,不像数百上千年之后的后世,大多数读书人就只知道读书,甚至于鄙视军事,视为武夫低贱行径,简直是不可理喻。

第四十五章 属意海洋

李铮毕竟来自于后世,虽不说深知历史,但在大体方面,还是有些感悟的。文武之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左右两条腿。

缺了任何一条腿,国家都难以长久。

当然,也许有的朝代,文武对立十分严重,约莫是当时的皇帝自导自演,引导形成的这种局面。

可能是因为所谓的帝王平衡心术,也有可能是因为得国不正,而害怕畏惧,刻意打压。但不论这些朝代怎么玩,最后的下场,都是极为凄惨的。

李铮自认为不是一个正统的帝王。

若是霸道决绝,他不差于任何一个王者。但若要时时刻刻想着提防这,提防那,玩手段,耍平衡,他自认没有这种能耐。

没有必要。

他的崛起,真正依靠的是系统。没了系统,他在这个时代,也算不得什么。真正要说才华,他深知远不及曹操,要说隐忍,他也比不上刘备,要说家世底蕴,更是远不及袁氏兄弟。

但正因如此,他才会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光棍一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