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

接下来就是民事。

灵州县和草场,已经大约形成了一种惯性,又有李老李伯然和荀攸把握大局,却是不需要李铮亲自操心。

但开发白水川,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周肥虽然有些本事,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李铮也要随时盯着,查漏补缺。

白水川的开发,首先要将骨架搭建起来。

在李铮看来,这个骨架,不只是管理团队,还包括了道路交通。在草原上,不论要做怎样的建设方案,需要的物资,大部分要从灵州或者草场运输过去。

所以为了效率,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道路交通问题。

现今李铮手下人力充足,数万俘虏虽然老弱占多数,但青壮也有数千。虽然灵州县的很多基础设施,都还没建设完备,但白水川的开发迫在眉睫,只能这数千青壮俘虏调到周肥手下,先把道路打通再说。

至于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暂时放慢一点,并不急在一时。

道路畅通,白水川的开发事宜的效率提升起来,等基础建设完毕,就是考虑具体开发相关事宜。

白水川是为战骑服务。

蓄养牲畜和种植茅蓿,是最主要的任务。

但百里方圆的地盘,全都要种植茅蓿,还要迅速扩大养殖牲畜的规模,这对于李铮而言,压力着实不小。

最主要的是,他手底下人手不够用!

要将这百里草场全都吞下去消化掉,各方面还要面面俱到,至少需要数千人,才能运转的开!

原本李铮是想将这个草场分割成很多部分,定下契约,将其承包给灵州的豪强或者庶民百姓,让他们帮忙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