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页

“郑兄弟客气了!”史天泽道,他发现郑奇衣领上的金星在春日下,显得十分醒目。

史、郑一行人继续前行,见一个村庄边上有条河流流过,转弯急流处附近围着许多百姓,人群中传来阵阵呼叫声。众人驻足观看。

百姓当中有七八位精壮汉子抬着一架巨大的木制器物,走出村庄,那物什大概在太沉重,或者怕弄坏了,以致汉子们一边喊着号子,一边踩着呼喊的节奏往河边最湍急处行去。不用众人猜,那一定是水车了。

当地的保长不过年老体衰,站在高处,指挥着壮汉们小心地安装。他一声令下,壮汉们齐声呐喊着,或推或拉,将那水车竖了起来,史天泽才发现这与他以前的各种水车大致相同,只不过它的齿轮却裹着一层较薄的铸铁外衣,结构看上去精巧许多,好像可以更换部件,所以应该更加坚固耐用。

安装好,急流从台地的后面奔流而出,冲击着板叶,板叶在犹豫了一下就开始克服了整个水轮的重量,水轮通过竖齿轮带动上面的水车运转,哗哗的流水流入台地上的田垅间,低地好似凭空升起了万千甘泉,浇灌着台地上新垦的土地,并利用地势往下浇灌着台地背面没有水渠的田地。台地上还修建着蓄水池,另有用畜地拉动的水车,可将水再升一阶,浇灌着更大片的坡地。

哗哗流水自动地拾阶而上,滋润着土地,农人们欢呼雀跃,从此也就不担心那些河流够不着的坡地灌溉问题。

那保长回头见郑奇一行人正饶有兴趣地观看,他从郑奇那一身紫色的武官常服深知是大官,连忙来叩拜。

“老人家免礼!”郑奇亲自将保长搀扶起来。老保长颤悠悠地站起来,满脸皱纹,眼中却透着喜气。

“多谢大人!大人这是去何处?若是不急着赶路,不如去寒舍饮口水?”保长热情地邀道。

“老人家客气了。”郑奇笑了笑,冲着北方中兴府的方向拱了拱手,自豪地说道,“我等正要去京师,却觐见吾王圣颜,不便打扰。”

“原来大人是要去见国王万岁啊。”保长憨厚地笑道,“大人若是见了国王,一定要替咱们耀州的百姓拜谢国王,要不是他怜悯百姓,我们村可没有这龙骨水车。小老儿代这四邻八乡的乡亲愿吾王长生不老,寿与天齐!”

这老保长一片赤诚之心,不掺杂着一丁点虚情假意,没有人能怀疑这一点。

“这水车是朝廷拨下来的吗?”史天泽若有所思,突然问道,“这样的大家伙,怕要不少钱吧?”

“大人说对了,这么大的水车虽稀罕,但小老儿以前也见过比这小些的,只是百姓太穷,买不起,又是兵乱,哪里还有管这事的?上月知州大人派人送来了水车,要不然离河远些地方的,往年遇到天旱就浇不上地,只好坐等天雨,问天要粮。”保长一五一十地说道,“国王真是活菩萨啊!”

这龙骨水车也是农学去年出的新玩意,朝廷这两年有钱了,按照大臣们的意思,当然能省就省,开源节流,“源”要尽可能地开,恨不得将所有挣钱的买卖抓在朝廷的手中,“流”要尽可能地节,恨不得每个铜板都要存放在国库之中不出,最好能像史书中所传说的那样,国库里串钱的绳子都要烂掉最好,否则称不上是盛世。

然而秦王赵诚不会这么想,有了财力他不会让钱成为死钱,他要搞建设,搞公共开支,这是国家性消费,受益的却是百姓,他要用实践来为自己将来的理论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