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死不认错和拼死抵赖的日本极右翼,此人却是坚决承认日本侵华罪行的极少数日本上层,也是日本中少数的亲华派。
但是,1935年时三笠宫崇仁亲王,此时他的思想还没有开始天翻地覆的转变。受制于大环境的影响,仍然是个侵华战争的支持者——而且应当是个难得的懂得反思的理智者。
不过现在已不是1931年了,今天的红军已经成长得非常强大。他们已经有能力和日本进行长期的战争,尽管因为工业实力的差距,这场战争或许会打得艰苦,但是绝对能把日本活活拖死在中国。没有了炮党这种对抗战的祸害远胜其功劳的猪队友政权,日本也别想象原历史上那样,轻易地占领大半个中国,他们只会在这儿被嗑掉满嘴的牙。
而现任的崇仁亲王,不,应当叫崇仁天皇。在林汉看来,这个有点理性的崇仁,比皇道派看中的人选对中国更有利一些。毕竟历史上这是日本人中,尤其是日本皇族中鲜有的懂得反思和用理智思考的人。
红军需要时间,日本人的全面侵华战争,如果能够在这种“理性”天皇的控制下更迟一点爆发,对中国更有利。他上台,在林汉看来比另一个相对软弱,完全受皇道派那帮马鹿们操纵的雍仁亲王更有利一些。
这样的人选,很有可能在和红军的战争中,吃到了苦头,明白红色中国是一枚硬核桃而不是软柿子之后,就很有理智地缩了回去——当然,这只是最理想最好状态下的可能。从阶级利益的角度来说,崇仁天皇再怎么理智,终究还是无法违背捧他上台的那些幕后势力的意志。
毕竟现在的他,根基太浅,而现在的日本,从上到下都充满了战争疯子,哪怕是现在的崇仁天皇都不例外。
崇仁亲王是统制派推出来的人选,他的上台令皇道派更为不满。加上干涉军在南中国的惨败,皇道派与统制派的矛盾继续激化。当回国的军舰忙着在船厂里维修和改装的时候,日本国内各方势力已暗流涌动。
明面上,虽然日本官方封锁了干涉军惨败的消息,但是在皇道派中有心人的暗中推波助澜下,消息还是传了出去。
日本民众无法接受惨败的事实,很快,日本东京的国会大楼,海军部等部门大本营前,就挤满了游行抗议的人群,日本特色的“天诛国贼”之声再次响起。
在民间巨大的压力下,新天皇上任后不到第三天,日本现任陆相寺内寿一,海相大角岭生在民众的声讨声中被迫辞职谢罪。
然而取代他们上台的,依旧还是统制派的成员。这种换汤不换药的作法,自然引得皇道派的人更为不满,更令皇道派人士愤怒的是,新任海相和陆相,在追究战败的责任时,借机处理了一大批皇道派的成员,而理由则是在他们在战前仓皇地出兵,准备不足。
在英日联合出兵之前,日本国内自己就先面临着大动乱的危机。
第178章 没有炮党的中国
日本干涉军的撤退,留给了红军宝贵的消化战果的时间。城市里,红军加快速度转移工厂,做了在上海打长期战争的准备,而农村则加快土改力度。而对于国内各地的军阀,高层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希望召集各路军阀实力派进行和谈,建立联合政府云云。
来自后世,深知这个时代中国各国军阀德性的林汉,对这个时代中国各地的军阀实力派,全都不抱啥希望,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他的主张和红军高层差不多。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敌人要一个一个地打倒,再强的势力,也不能一下子和所有人为敌。目前的情况,帝国主义干涉军才是新生的共和国最大的敌人,至于各地军阀实力派,不过是冢中枯骨尔。能对现在的红军造成的一定的威胁比较难打的,也就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