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页

萧云贵咽下一口气道:“我知道是荣禄,林凤祥派出兵马接应没有?”

李开芳急忙说道:“已经接应到了,还好我们的几员大将都没事,捻军残部只剩下张宗禹等人,颇为窘迫,他们已经退守颍上、霍州等地,战线暂时稳定住了。如今的局面是清妖占据颍州、蒙城、宿州、睢宁、宿迁、沭阳、海州一线,我军据有阜宁、淮安、泗州、凤阳、颍上一线。只因我军大部分的钱粮物资都支持两广战场去了,因此林凤祥部没有多余的钱粮物资继续发起攻势,而清妖似乎也消耗颇大,是以双方都没再有大的动作。”

萧云贵嗯了一声道:“吏部拟个章程出来,对捻军战死的将领做个追赠,有子嗣、家眷留下来的安排到天京照养,张宗禹这些活下来的捻军将领也封赏一下,然后送到上海讲武学堂去进修一段时日,捻军残部就地编入林凤祥的部队,不必另成一军了。”

左宗棠微微颔首,西王并没有考虑追究失败的责任,而是首先想到安置捻军残余,这便是收买人心的手段,张乐行虽死,但捻军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影响力还是无可比拟的,捻军残部还是有大用处的。

“殿下,如今荣禄部解决了颍州,已经腾出手来,林凤祥部要应对苏北战场,庐州、颍上等地需要保持对清妖的压力,否则清妖抽调荣禄部南下两广战场,那南边战线的局面就会有非常不利的变化。”左宗棠缓缓说道:“老夫以为李秀成可以出镇庐州,对颍州等地发动佯攻,牵制住荣禄部,令其不敢南下。”

萧云贵摸着下巴道:“李秀成去庐州可行,还有衡阳的湘勇,听闻曾国藩新练了十营湘勇,这些兵马也可能南下投入两广战场啊。”

左宗棠道:“让林启荣出镇江西,从南昌发兵收复江西剩下的几个州县,江忠源去了两广,这些州县当容易收复,一旦威胁到了湘勇腹地,曾国藩定然就不会把新练湘勇投入两广了。”

李开芳附和道:“正是如此,清妖最近兵力调配颇有章法,我军也该及时调整部署,武昌的翼王也可继续发动攻势向曾国藩施加压力,保证湘勇没有余力救援两广。”

萧云贵嗯了一声道:“兵部马上去安排吧,还有什么事要商议的么?”随后左宗棠、许乃钊等人又商议了福建、江西修建铁路之事。

林林总总的说了许多,最后左宗棠又说了一件大事:“西王,西殿主政天京已经快一年了,随着攻城略之后,天国版图日益扩大,各地需要的官吏越来越多,应该考虑再开设科举选拔人才了。”

说起科举来,当年洪秀全入了天京之后倒是开过几次科举,也收纳了一些人才,这些人大部分在萧云贵入主天京之后也得到了任用。但随着太平天国的地盘日益扩大,各地需要的各级官员缺口很大,去岁由于天京事变科举之事已经停了许久。而从前西殿招揽人才基本上是靠举荐当地名士、投降过来的清廷降官和军队里自己发掘人才,这种方法一直很不正规,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时候萧云贵还没有取得大权,开科举似乎不太妥当。

如今左宗棠提出此事来萧云贵倒是马上醒悟过来,如今西殿已经主政天京,一边打天下的同时还要一边治理天下,打天下需要的是战将,治理天下还是要靠知识分子。科举虽然是千年遗留的封建产物,但现在的读书人还是把科举当成做官的捷径,洪秀全这个落魄秀才虽然痛恨儒学八股,但他在天京的时候也不得不采用科举来招揽、选拔人才,足见科举非常的深入人心,一时间也是革除不去的。

沉吟片刻后,萧云贵道:“左相所言甚是,开科举选拔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只是满清科举八股文害人不浅,咱们开科取士可不能再用老一套的办法了。”

左宗棠点头道:“当年西王殿下在苏褔省创办官员夜校培训班,便是让那些官吏熟悉经世致用之学,八股文章自然不可再用,那我天国开科取士就从德才两个方面去做科考题目如何?”

萧云贵奇道:“才能考试本王理解,农艺、工商、政务、教学、刑名这些都可作为才能考试科目,但这德如何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