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

看到这里江国霖已经呆若木鸡,一旁周起滨看着那本《满清儒学纪略》也是额头汗水涔涔而下,周起滨抹了抹额头汗水道:“雨农,这几本书我现下想起来了,就在太平军攻打广州之时,按察使衙门曾今收缴过一批所谓的反书,我当时也没注意,现下看了书名和内容才想起来,这些书似乎早在民间流传了。”

江国霖呆愣了片刻后才道:“为何你当时不查缴?”周起滨叹道:“当时忙于应付太平军攻城,何来人手查缴?现下……”说到这里周起滨说不下去了,江国霖轻叹一声接着说道:“现下太平已经占了广州,这些书册只怕是大摇大摆的公然置于书局贩售了吧。”

周起滨没有再接着说话,低头又接着看书,文人出身的人便是这样,喜欢看书,特别是动摇他三观的书籍,他非要想找出错漏来不可,这样才能稍安自己的心。

江国霖也接着看了下去,第二部分便是删增,写这本新注的三百多名江浙才子对南三阁的四库藏书进行了校对,并与民间地方志、郁家收录的古籍等参对,逐一列出书中删增的部分。如宋黄休的《茅亭客话》便有两本对照,一是校宋本,一是四库本,同是一种书,而两本的文章却常有不同,四库本所删改的多是华夷之言。

又如宋洪迈的《容斋随笔》至《五笔》的影宋刊本和明活字本,其中有三条就为清代刻本中所没有的。书中还举出了实例,一条乃是《容斋三笔》卷三里的《北狄俘虏之苦》在这里——“元魏破江陵,尽以所俘士民为奴,无分贵贱,盖北方夷俗皆然也。自靖康之后,陷于金虏者,帝子王孙,官门仕族之家,尽没为奴婢,使供作务。每人一月支稗子五斗,令自舂为米,得一斗八升,用为糇粮;岁支麻五把,令缉为裘。此外更无一钱一帛之入。男子不能缉者,则终岁裸体。虏或哀之,则使执爨,虽时负火得暖气,然才出外取柴归,再坐火边,皮肉即脱落,不日辄死。惟喜有手艺,如医人绣工之类,寻常只团坐地上,以败席或芦藉衬之,遇客至开筵,引能乐者使奏技,酒阑客散,各复其初,依旧环坐刺绣:任其生死,视如草芥。第二条……”

删增部分举出的例子很多,多是有实本书册对照校检出来的,江国霖心中开始慌乱,这时候便忍不住想到松江,到郁家的藏书阁亲眼看看那些古籍。但才站起身,便赫然想到自己乃是阶下囚的身份,如何能去得?不禁又其闷闷的坐下身来,本想将那书仍在一边不看,但最终还是又拿起来复看。

第三部分便是篡改,书中也列举了不少实例,如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被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因为“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最荒唐可笑的是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本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与犯忌的“胡”“戎”“夷”“虏”等并不相关,可是奴才们害怕专制淫威,为保险起见“觉悟高”,须知“狗总是跑在最前面的”。再如张孝祥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北方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凋零”。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耻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

第四部分乃是错讹,例如四库书中的《晋书》则讹字不可枚举等等,新注将这些错处的字一一纠正过来,在此部分结尾写道:“编修四库之人多者时数千,具乃当时才子,何以有此错孩童疏漏错字之举?盖因时文人墨客皆已无千古气节,编修四库仅为献媚讨好。余等猜测此乃四库馆臣、内府官员、太监为取悦乾隆,故意为之,以待喜爱校书乾隆阅后标出,再对馆臣的不学降旨申斥,从而龙心大悦,如此可使乾隆学问也在‘皆海内一流,一时博雅之彦’的四库馆臣之上,如此而已。然乾隆虽喜校书,不过偶尔批阅,初非逐字雠校,且久而益厌。每样本进呈,并不开视,辄以朱笔大书校过无误,照本发印。司事者虽明知其讹误,亦不敢擅行改刊矣,故错字讹误大行四库之书。余等治学不以个人喜好为先,只以对错为根本,是以细细校对例举标注,以免后人览阅此书后习错字尔……”

很是辛辣的讽刺,江国霖看了之后不禁脸都红了起来,记得当年阅读四库全书的时候,他也曾发现过错字讹误,也曾问过老师,但老师支支吾吾就是讲不出所以然来,最后只说此书如此写你便如此念!如今想来江国霖不禁身子凉了半截,就连自己的老师治学态度也已经被满清阉割得只剩下照书直念了,哪里还有半分儒家先贤治学之谨慎态度?

最后新注的结尾写道:“四库之书,收录经史子集四部,涵盖大部分古籍,清人行此举并非为古籍传世而立,无非想以此举,一统文坛传世之言,今后但有与四库不符之书便是妖书,便是该毁禁之书,满人为达钳制天下读书人之思想,不惜以此书为掩饰,实乃天下第一大文字狱尔,后人读此书时,当谨之慎之……”

看完此书时,江国霖已经是汗透重衣,天色也蒙蒙发亮起来,他推开窗户,骄阳如火般照射进屋来,他凝望着院中的一株古松,脑海中满是书中看到的一句话,“编修四库之人已经无有明末慷慨赴义之文士骨气,尽是趋炎魅上之徒,虽有鸿儒之名,但风骨已荡然无存……”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吗?江国霖觉得自己的三观已经开始动摇了。

第五百零一章 应有此报

火车尖利的汽笛声令江国霖回过神来,初上火车时,他还被如此吞碳吐烟的钢铁怪兽给吓了一跳,但坐在车厢里一段时间之后,新奇感过去,他还是看起了陶恩培给的其他几本书册。

他们在上海逗留了两天,除了看到上海日益繁荣的工商业之外,他们还看到了太平天国强大的武力后背,一批批的士兵和踊跃参军的人群令他们感到了悲哀,苏浙数省数千万百姓已经彻底成为了反贼的拥趸。

他们手中的书册在上海各大书局、书铺小店果然都有公开售卖,而且来买书的多是读书人,苏浙历来富庶,因此读书人很多,江国霖知道太平天国这样做是在争取天下的读书人之心,虽然这些书并不能让读书人们完全支持太平天国,但江国霖相信就算日后官军打回来了,江浙的读书人也不可能恭顺如前,官军假若光复苏浙之后,对这边的读书人除了杀光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