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周秀英脸上涨得通红,咬着红唇不说话,心里也责怪自己不争气,没有杀败那个小关刀沐英红,要是杀败敌将,西王一定不会处罚自己的。

周立春已经知道女儿不等西王号令独自出战的事,打三十军棍已经是轻的了,他也知道要换做别人,不尊将令杀头都不为过,当下斥骂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不退下?待会儿自来受罚。”

周秀英终究是女儿家,见父亲也斥骂自己,含着泪水抱拳大声道:“末将领命。”说完边哭边往后阵而去。

周立春等女儿走远,上前来抱拳谦道:“西王殿下,多谢手下留情,小女乡下女子不知大军兵法,是老汉管教无方,多有冒犯,还请见谅。”

萧云贵摆摆手道:“周英雄,不必自责,周姑娘和青浦义军加入我太平军不过短短一日,出错是情有可原,稍后我会让各军将校训练义军将士,今后咱们还要打许多恶战,在战场上光凭个人勇武是无用的。等青浦义军学会了火器的战法,我也会给义军火器使用,这样青浦义军才能成为一支善战之师。”

周立春也看到了太平军火枪和大炮的威力,自然是高兴万分,连谢了几句后,便转身回阵统带人马去了。

过了片刻后,几名太平军亲卫押着五花大绑的小关刀沐英红来到萧云贵面前,这时萧云贵才注意到,这沐英红肤白貌美,倒也有几分姿色,只是她还是不服输,被太平军亲卫押着跪在地上,口中兀自骂道:“长毛贼不是好汉,打不过我就用洋枪洋炮,卑鄙无耻!”

萧云贵也不愿和她多做口舌之争,但见她被捆得结结实实,饱满的胸口在绳索的紧勒之下更加突出,忍不住偷偷咽了口馋咽,跟着一本正经的喝道:“把她的嘴巴堵上,押在后面好生看押,等扎营之后带到本王营帐来,本王要亲自审问!”众亲卫便把小关刀带下,萧云贵便喝命全军继续朝上海城进发。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主教堂

申时初刻,萧云贵已经率领兵马渡过了蒲汇塘河,踏上了徐家汇的土地,就地扎营。

此时的上海徐家汇远远没有后世徐家汇的文明和繁荣,此刻的她只是上海西南郊区法华乡一个静静的小山村,让她此时稍有名气的有三个理由。其一是其地理位置,她是肇家浜、法华泾、蒲汇塘三条河流的交汇处。其二徐家汇也是明末内阁次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徐光启的封地,而徐光启死后也是安葬于此。其三便是此刻萧云贵眼中的一栋希腊式建筑。

萧云贵站在一处稍高的土堆之上,望着不远处落日余晖下映照的一座希腊式天主教堂,久久不能言语。他眼前的这座教堂便是徐家汇天主教堂,穿越前他和信仰天主教的母亲来到过徐家汇的天主大教堂,听他的母亲详细讲述过这座教堂的来历。

徐家汇天主教堂其实和徐光启有着密切的关系,16世纪末著名的利玛窦神父及其最初的同事们来到中国传教,为江南天主教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接替他在南京工作的罗如望神父,在1603年劝化了徐光启,罗神父给他付了洗,取圣名保禄。徐光启成了上海地区的第一位天主教友,1608年他邀请郭居敬神父到上海开教,他的本家便成了附近地区教会事业的发源地。不久,在这位著名阁老的影响下,上海地区有许多农民信奉了天主教。至1663年(康熙二年),上海就有两座教堂、六十六所小堂,约四万名教友。但是很可惜,这些教堂都没有保存下来。

18世纪,中国天主教会经历的诸多不幸,在中国礼仪之争、雍正及乾隆时期的禁教、耶稣会的解散等等事件的冲击之下,使江南地区的教会陷入困境,教堂被毁,教徒被强迫改信,传教和信教成了秘密活动。关于这场礼仪之争,萧云贵多少知道一点,康熙年间,天主教教皇克勉十一世认为中国教徒的祭孔和祭祖活动违背天主教不得崇拜偶像的教义,支持强硬的道明会而打压耶稣会,这位教皇下达了极为严格的禁令,要求中国教徒放弃祭天、祭孔、祭祖的旧俗。教皇特使到达中国传达教令后,清廷做出了强力反弹,康熙皇帝直接让特使转告这位教皇,要是不让中国教徒享有利玛窦约定的祭天、祭孔、祭祖旧俗,就断不容许继续在中国传教。结果教义之争让天主教徒吃尽了苦头,直接导致康雍乾三朝的严厉禁教活动。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在江南的许多教徒从洋人的炮火中看到了希望,随后签订的《江宁条约》也说了传教不受限制的事。上海开埠后,剩下不多的教徒多次的请愿后,教会派遣耶稣会传教士重回江南,至1848年耶稣会南格禄会长决定在徐家汇创办一所住院,提供给神父们每年前来避静及歇夏。1851年初,一座与住院相称的圣堂已必不可少了,于是决定兴建一座正式的圣堂。由辅理修士范廷佐拟订建筑图样,罗礼思神父监督营造了一座希腊式的教堂,奉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罗耀拉为主保圣人。这座希腊式的教堂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式样建造的教堂。

这座教堂在1852年底建成,教堂建成前后,徐家汇渐渐成为了耶稣会在江南地区的中心,在教堂周围建造了一系列教育、文化、慈善设施。1847年建徐家汇藏书楼,1848年创立教区大修院,1850年创圣依纳爵公学等。这些建筑都围绕在这座天主教堂周围,那极具欧洲风格的建筑样式很像现代建筑,让萧云贵看得忍不住泪水涌了出来,他不但想起了前世的事,更想起了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