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点头道:“左某在城中待了近一个月,此事自然知道,但儒释道等几家,在中华已然千年之久,根深蒂固,拜上帝教想要天下人改信,那才会大乱的。上帝教在天国可以有,但日后西王要渐渐淡化,切不可让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定要行政教分离之事,否则万事休矣。若是西王碍于天王、东王二位,还不如及早分道扬镳,以免将来受制于人,缚手缚脚。”
萧云贵惊愕的看着左宗棠,这老小子冷眼旁观,原来心中早就有数,现下决定投效自己了,才和盘托出,当下恭恭敬敬的一揖道:“先生可有方略可以教我?”
洪韵儿也道:“是啊,先生自比今亮,那我夫妇二人就学刘备,请教先生当下的隆中对。”
这个马屁拍的舒服,左宗棠微微一笑道:“左某狂妄,但这些日子思来想去,也有些心得,临走时便说与西王和西王妃,以备选择。这满清入关近两百年,此刻尚为天下人认同之正统,先前太平虽有奉天讨胡檄,但此文就如同反清复明一般,对天下人来说,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中华自古以农立国,当今各地百姓纷纷起事,太平起于广西,也是因为活不下去,太平打出的均田地、同富贵才是聚拢民心的要旨。想要实行复汉大业,首要之事便是聚拢民心,剪除满清羽翼,此事繁杂说来话长,西王如今尚不能独立施政,空有一番高谈阔论也是无用,左某暂且不论,日后定会和西王细细剖析。所以左某想来,当务之急还是要学明太祖朱元璋,先有自己的地盘,方能从容施政,建立自己的势力,方能北驱胡奴。”
萧云贵点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本王今日也在琢摩此事,但不知往何处去为好。”
见萧云贵向自己坦言,左宗棠心中一松,暗想这西王果然有野心,当下续道:“现下西王在长沙,北上乃是湖北、荆襄,自古荆湖乃是四战之地,据此地难于安稳立足,不可取。东去乃是江西,赣省东去还有苏闽浙等省,乃是富饶之地,也有转圜之地,可为兴兵之地。据湘湖而顺江下赣省,东取苏闽浙,占据金陵,构陷上海,断绝清廷漕运,此乃上策。”
萧云贵皱眉不已,这条路是杨秀清要走的路,自己这样进兵,岂不还是和东王分不开?当下道:“此策甚好,但东王似乎也有意东进金陵,只恐这般进兵还是会寄人篱下,受制于人。”
左宗棠点头道:“东王能有此计略,也是位人杰。中策便是西进川中,效仿刘备治理蜀中,此地易守难攻,川中富庶,本是极好之地,但出兵北伐甚难,久之易于坐困,且不能遏制清廷,以云贵川三地抗衡清廷,也难以得胜。”
萧云贵嗯了一声道:“此地我也想过,的确乃是偏安之地,而非进取之地,愿闻先生下策。”
左宗棠缓缓说道:“本来南下也可算得是上上之策,一来西王本就是广西人氏,据湖南,南下两广之地,呼应两广粤民起事,占据一方也非难事,取两广之后可北图闽赣,西进云贵,将来定鼎江南,联络江北义士,可学朱元璋北伐胡奴。但此刻广东有夷人侵扰,只恐受制于夷人,会有无妄兵灾,所以左某才将此策定为了下策。”
第九十七章 人无远虑
听了左宗棠的话后,萧云贵沉吟片刻,洪韵儿忽然说道:“此刻广西的确还有不少义军活动,南宁府有朱洪英、胡有禄部、新宁州有吴凌云部,都是天地会的义军。广东佛山等地也有陈开等天地会义士活动,此地清廷控制较弱,南下两广的确有利咱们站稳脚跟。”
萧云贵知道这是洪韵儿故意说给自己听的,她生怕自己不知道两广义军活动的情况,其实萧云贵也通过童强胜等天地会新军收到天地会朱洪英、胡有禄、吴凌云等人在广西举义的江湖消息,而佛山陈开率领的天地会,萧云贵还是记得很清楚,咸丰四年爆发的广东佛山红巾军起义声势极为浩大。目前看来两广天地会等各路反清义军的确很多,清廷的控制也较弱,但太平军南下后,这些义军能否归顺,尚是未知之数。
左宗棠缓缓说道:“此时清廷绿营兵虽然腐朽,但清廷依旧握有天下,西王只有站稳脚跟,才能从容施政扩军,若然还是这般做流寇四窜,终非长远之计。越往北走,清廷掌控越强,所得臂助越少,远远不如进图两广之地对于清廷来说鞭长莫及。只是如何与夷人打交道,需要从长计议,特别是广州之地如何取之,还需好好参详。”
萧云贵皱眉道:“夷人远来无非求利,所图者乃是商业贸易,这点本王倒是不大担心,本王所虑乃是天地会义军,他们会归顺本王么?”
左宗棠微微笑道:“湖南的天地会不是有很多会众投靠西王了么?只要西王展示出势力来,恩威并施之下,想来天地会也不是铁板一块。只要有人归顺,左某自会帮着西王出谋划策,让这些人各安其位。”